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可笑、不以为然,民以食为天、谁不会吃呢?可是,你真的会吃、会喝吗?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你也会吃、会喝吗?因为吃不对、喝不对,不仅疾病治不好,反而还会加重病情或引起诸多并发症。
一、以糖尿病患者为例说明
当你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在服药的同时,饮食也尤为重要,首先就不能多喝大、小米粥,面汤,疙瘩汤,乌鱼蛋汤等;不能多吃馒头、土豆、红薯;也不能喝饮料;饭后不能立刻吃水果。这是为什呢?
一般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为主的临床表现综合征。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称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又被认定为生活方式病,所以说饮食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糖是人体的主要供养能量,糖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虽然比脂肪少,但因为糖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大,人体供应能量大于脂肪。饮食中馒头、米饭、面条中主要是淀粉、糖水化合物,在人体吸收后主要转化为糖类物质,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适当节制饮食减少总热量的供应。那么为何不让患者喝大、小米粥呢,主要是因为粥煮的较烂,人体非常容易吸收,然而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绝对不足、释放的又较慢,故而患者血糖指数上升很快、而居高不下。
相反,为了使血糖降低,临床上不少糖尿病患者把主食限制的太低,使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使患者出现低血糖,这样做法更是不可取,不仅病情不能得到满意的控制,反而更有害,因为进食米、面太少,体内的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等营养素太少,人体内需要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达不到时则要动用机体自己的脂肪和蛋白质,体内脂肪分解要产生很多的酮体,若胰岛素不足而不能充分利用酮体时,则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所以科学合理的调整饮食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1
控制总热量,合理配膳食
主食:
一般每日200~400g,参加重体力劳动者,一日也不应超过450g。
肉类:
完全不食用肉食,会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可能造成多食用主食的现象。所以各种肉食总量每日可掌握在50~150g,以鸡、鸭、鱼肉、猪肉、牛羊肉为宜,要荤素搭配。
豆制品:
可补充蛋白质,而对血糖影响不大,每日可进食50~150g,如食豆腐则可加倍。但已发生糖尿病肾病则不宜进食豆制品类食品。
蛋类:
鸡蛋可补充蛋白质,每日1个比较适宜。过多会增高血胆固醇。如果单独食用鸡蛋白,每日可以食用2~3个。
牛奶:
能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减少主食摄入,每日最好饮用250~500ml牛奶。
蔬菜:
绿色蔬菜尽量多食。蒜苗、扁豆含糖量较高不宜多食。韭菜、茴香偏热燥,湿热、阳亢者不宜多食。相反,西葫芦、西红柿、胡萝卜含糖量较低,可以适当多食。尤其苦瓜、芹菜等值得推荐,饮食中增加高纤维素成分的蔬菜,可以改善高血糖并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
水果:
油:
每天油脂总量以不超过60g为宜,包括各种副食和多种零食中所含的油脂。患者每日摄入的植物油不应超过50g,动物油不应超过25g。
2
定时定量,食好每一餐
进食时间和数量要定时定量。每日3餐或可3-5餐,每次的饮食量要少,可避免血糖骤然升高。每餐应掌握在100g左右。
清淡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清淡,少油煎、炸、油酥食物,少油腻,少辛辣,不食甜,少食咸,以减少并发症高血压和水肿的发生。
少食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宜多用植物性油脂,少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多饮水,少饮酒或不饮酒,戒烟。有些患者刻意去限制饮水,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人体缺水可使血液浓缩,血液循环变缓慢,体内废物排不出去,使病情加重,或促进并发症的发生。
不食含淀粉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对无糖糕点不含蔗糖,也需要少食,因为糕点都是淀粉制成的,还用油脂煎炸,会产生高热量,故不能随便多食用。
少食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蜂蜜、罐头。
可多选用粗粮,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55%-60%左右。
3
稳定血糖的食材
玉米、鸡蛋、牛奶、鳗鱼、动物肝脏等——具有抗氧化,对抗破坏胰岛素的自由基,稳定胰岛素水平,而控制血糖水平。
鱼、藻类、豆制品、油菜、茴香、芹菜、虾皮——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效降低血糖。
肉类、植物油、香蕉、面包、燕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
瘦肉、全谷类、葱、蒜、鸭肝——促进葡萄糖运转,降低血糖。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危害,但长期高血糖,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所以,糖尿病的饮食调养与治疗一样重要,切莫掉以轻心,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