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2岁,农民。有糖尿病病史7年,服用西医降糖药物症状基本得到控制。两月前由于劳累,自觉疲乏无力,齿痛根浮,口渴多饮,食量、尿量均比过去明显增加,遂在本村诊所查空腹血糖13.2mmol/L,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日用量1 周左右,效果不明显。其后服用当地某中医所配中药20余剂,效果不满意。因怕耽误农时,遂来就诊。刻—卜:面色晦黯,齿痛根浮,咽干舌燥,口渴多饮,夜尿频多,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下肢无力,形寒怕冷,阳痿早泄,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尺大。观前医所开之方,一派滋阴清热、益气生津之品,明显没有注意到症状矛盾之处,未考虑到阴虚日久,已现阳虚之象。诊断:消渴(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治以温肾助阳,引火归元。 方以十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 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肉12克,牡丹皮10 克,附子(先煎)9克,肉桂6克,白芍15克,玄参 15克,麦冬15克,巴戟天20克,鱼鳔20克,牛膝10克。 水煎服,日1 剂,嘱其节房事,养精神。服药5剂,症状明显减轻,又续服上方加减 10余剂,诸证消其大半,化验空腹血糖5.62mmol/ L,尿糖(一),嘱其上方加味制丸药服2月。]年内随访,如有相应症状,即服上方所制丸药,后服过数次,再不用服,血糖控制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