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宁
沈绍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不孕不育以及妇科经、孕、产、乳等疾病,为上海沈氏女科19代传人。
沈氏女科源于明洪武(1368年)的浙江东阳,后迁至上海行医,因善治女性疾病,被称为沈氏女科,现历经650年,传至21代。沈氏女科在妇科诊治方面注重4个大法:必先调气;调养脾胃;固本培精;兼养心血。在经带胎产方面提出:分期调经;虚实止带;不孕调肾;胎前宜清;保胎重本;产后要温等临证治则。
月经病系妇科的主要病证,是指月经的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经行发生异常,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月经病须根据经前、经期、经后3个不同时期,分阶段论治。月经病的调治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要注重4个大法,即必先理气,调养脾胃,固本培精和兼养心血。
经前调气
从上次月经最后一天,到来月经反应始,如烦、痛、胀、肿者,为经前期,因反应不同而分2类:肝郁者舌苔薄黄,脉象弦细,乳胀胁满,少腹引痛,烦怒不安,宜疏肝,投丹栀逍遥散,选用柴胡、白术、当归、公英、丹皮、郁金、石菖蒲、赤白芍、鸡血藤、益母草、川楝子、生栀子,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川断、龟板、鳖甲、女贞子;宫寒者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腹凉下坠,隐痛筋掣,形寒乏力,宜暖宫,投温经汤,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乌药、炒橘核,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仙灵脾、河车粉、补骨脂、鹿角霜。
经期调血
见红时便进入经期,有“三则”“四类”“五加味”。
3个治则
问量定向:量多者补摄,量少者通利。
问凉定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
4个类型
5个随症加味
平时调肾
经净后至反应前属平时阶段,利用肾的阴阳互根,加以调肾,交替选用两种丸药为一组。
通用: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偏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
偏热:加味逍遥丸,得生丹
验案
刘某,女,25岁。患者诉半年前与邻居发生口角,近3个月来,月经周期虽然基本正常,唯每次经行量少不畅,颜色紫黑,夹有血块,小腹作胀,疼痛拒按,血块即下,疼痛遂减。刻诊见: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涩。
辨证:肝郁血滞,阻于经脉,血行不畅,故行经量少,不通则痛,色黑有块,血块排出,瘀滞稍通,故胀痛减轻。舌脉均为气滞血瘀之征。病位在胞宫,证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
诊断:痛经(气滞血瘀,阻于经脉)。
治法:经期将届,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加味。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剂,月经如期来潮,经量增多,初系紫暗血块,继则已转鲜红。腹痛渐止,行经7天而止。嘱其平时服用杞菊地黄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于月经前期有反应始加服加味逍遥丸,每次3克,每日2次。后月经来潮,汤剂守法续进,随症加减调治3个月经周期,已无明显不适,未再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