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宁
平胃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厚朴、苍术、甘草四味组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专治湿困脾胃,证见苔厚脉缓,脘腹胀满,纳差口淡,呕恶嗳气,倦怠嗜卧,身体沉重。方中重用苍术为主药,温燥运脾,辅以厚朴化湿除满,行气消胀,佐以陈皮、甘草理气和胃,后世多有发挥,如“不换金正气散”“柴平散”等。
体胖不孕临证常见,上海沈氏女科认为常因痰浊阻宫所致,临床可见经少经闭,形胖乏力,纳差脘胀,腰酸带多,苔腻脉滑。其治专祛痰浊,平胃散宜之。
临证加味:经少闭经选加泽兰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益母草10克,鸡血藤15克。纳差脘胀选加木香10克,莱菔子10克,大腹皮10克,生山楂15克,生内金30克。腰酸带下选加黄柏10克,川断10克,生薏苡仁10克,蛇床子10克,老鹳草10克,川牛膝15克,车前草30克。
七味平胃散也可共研细末装入1号胶囊(0.3克),经期随汤剂服用,每煎加服5粒,每日3次。平时早晚各服5粒,也可以不加汤剂。唯在排卵前后1周内,按经期方法服用。
验案
程某,女,29岁。诉结婚3年不孕,经事紊乱,错后为多,经量渐少,腰酸下坠,形体日胖,乏力纳差,食入脘胀,眩晕头重,经前带多,较稠有味。多家医院妇科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内分泌紊乱,原发性不孕症”。求子心切,中药补益心脾,滋阴壮阳,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法。西医用黄体酮等均未致孕。
检查:苔黄腻,脉弦滑。形体较胖。
辨证:苔腻脉滑,脘胀纳呆,痰浊中阻也,上蒙清阳则眩晕头重,内停肾府则腰坠体胖,阻滞胞络,则经事不准,经量减少,带下有味,经久难孕。病位在胞宫,痰浊为患也。
诊断:不孕症(痰浊阻宫,冲任不调)。
治法:祛痰燥湿,调理冲任,《和剂局方》平胃散出入。
上方每日1服,水煎分2次服。连服30服,经事来潮,经量增加,脘胀减轻,食纳转佳,痰浊渐除,正值经期,加重调经化瘀之品,上方加香附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再进7服,经事已净,经量明显增多,苔薄黄腻,脉象弦细。上方5服量,共研细末,装入1号胶囊,平时每次5粒,每日2次,经期服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嘱稳定情绪,忌口甜食,控制主食量。坚持调理3个月经周期,经事已正常。1年余后,喜得男婴,母子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