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平肝补肾,祛风潜阳。主治阴虚阳亢型眩晕。 |
【处方组成】 葛根12克、钩藤12克、白薇12克、黄芩12克、茺蔚子12克、白蒺藜12克、桑寄生12克、磁石30克、牛膝12克、泽泻12克、川芎12克、野菊花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阳亢证明显者加生龙骨10~20克;失眠者加合欢皮15克、柏子仁10克;肾阴逝者加女贞子12克、川断12克;腹胀纳差、肝胃不利者加陈皮10克、木香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21例(阴虚阳亢者15例,肝阳上亢者6例),治疗后主诉眩晕基本消失者3例,眩晕明显减轻者15例,眩晕无改善者3例。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翁维良 |
【按 语】 本方为郭士魁之验方。对眩晕的检查,过去缺少客观指标。翁氏用平衡仪观察发现眩晕病人的平衡功能明显减退,偏移度升高,用本方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平衡功能也有所恢复,偏移度有所降低。本方除对眩晕有效外,对头痛、头胀等症状也有效。方中黄芩、钩藤、野菊花、葛根等药均具有降压作用,因此用于治疗高血压者更为适宜。本组病例中有15例血压高者,治疗后9例血压有所下降。(夏翔) |
【功能主治】 功能滋阴潜阳。主治眩晕。 |
【处方组成】 石决明25克、天麻10克、生牡蛎20克、夏枯草10克、女贞子25克、杜仲25克、山萸肉15克、熟地25克、桑寄生2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偏于火盛加龙胆草15克、丹皮15克;心烦易怒加栀子15克;偏于风盛加珍珠母20克、羚羊角1克(研治冲服);夜寐不安加夜交藤15克、茯神1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3例,治愈34例,好转19例。 |
【处方来源】 吉林省白城市中医院康连智等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平肝潜阳,化痰消肿。主治内耳眩晕症。 |
【处方组成】 生代赭石45克、法半夏18克、车前草18克、夏枯草18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86例,治愈58例,占67.4%;好转20例,占23.2%;有效4例,占4.7%;无效4例,占4.7%。总有效率为95.%。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利湿,疏肝和血。主治脾虚湿盛眩晕。 |
【处方组成】 白术10克、党参10克、车前子(包煎)10克、苍术30克、炒山药30克、陈皮12克、柴胡3克、炒芥穗3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64例,痊愈(眩晕消失,伴随症状消失,舌脉恢复正常,半年以内未复发)51例,好转(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或痊愈,半年内复发)13例。 |
【处方来源】 山东省高密县柏城医院郭光瑶等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化痰降浊,健脾和胃;主治痰浊中阻型眩晕。(2)方功能平肝熄风,和胃降浊;主治肝阳;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3)方功能补中益气,养血熄风;主治中气不足型眩晕。(4)方功能益气养血,熄风安神;主治气血二虚型眩晕。 |
【处方组成】 (1)半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茯苓9克,水煎服。 (2)天麻9克、钩藤9克、石决明30克、山栀9克、茯苓9克、菊花9克、白芍9克、代赭石15克、陈皮9克,水煎服。 (3)党参9克、黄芪15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升麻9克、归身9克、钩藤9克、半夏9克、茯苓9克,水煎服。 (4)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钩藤9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5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45例,好转(眩晕症状消失,其他症状减轻)10例。 |
【处方来源】 广西省柳州市第二中医院李素文 |
【按 语】 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夏翔) |
【功能主治】 功能滋补肝肾,健脾补血。主治眩晕。 |
【处方组成】 泽泻9克、白术9克、陈皮9克、茯苓9克、淡半夏9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5克、甘草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00例,显效(头昏眼花、恶心呕吐消失,或基本控制,其他兼症相应消失或控制)177例,有效(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减轻,其他兼证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0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4.7%。 |
【处方来源】 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于昌贵 |
【按 语】 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夏翔)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利水,消肿。主治内耳眩晕。 |
【处方组成】 泽泻24克、生白术9克、钩藤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恶心呕吐兼呈热象者加生赭石30克、法半夏12 克、生姜15克;反复多量出汗,兼见畏风不渴等虚象者加炙甘草6克、桂枝9克、生白芍9克、干姜9克、红枣8枚,甚或再加山萸肉18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兼见畏热烦渴等热象者加生石膏30克、麦冬12克、生白芍12克、太子参12克、甘草6克、五味子4.5克;明显耳鸣者加磁石30克:心悸者加茯苓12克,甚者加桂技9克、炙甘草6克;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加熟附片9克、潞党参12克、炙甘草6克;苔腻纳差者加陈皮4.5克、鸡内金6克、神曲9克、谷芽9克;口淡无味、频吐涎沫者加生姜6克;腰痛膝疫者加川断9克、桑寄生9克、杞子12克、怀牛膝12克或金匮肾气丸15克(入煎)。 |
【临床疗效】 治疗13例,全部痊愈。 |
【处方来源】 浙江省瑞安县工业陶瓷厂保健站张常春 |
【按 语】 内耳水肿是内耳眩晕症病理机制之一,故张氏采健脾利水方药,并重用泽泻而取得较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丁钰熊)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痰通络。主治中枢性眩晕。 |
【处方组成】 赤芍12克、川芎6克、桃仁9克、刘寄奴15克、葛根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肝阳上各、血压升高者加石决明30克、钩藤15克;阴虚阳亢者加生地9克、首乌9克、钩藤12克;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20一30克;兼阳虚者加附子9克、桂枝6克;兼痰浊者加薤白9克、括萎9克、谈半夏9克;呕吐者加玉枢丹1.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24例,显效(用药1-2天内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12例,有效(用药1一2天内眩晕大减,伴随症状明显好转)10例,无效2例。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光华医院倪克中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夏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