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方数:3)

本病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多见子6~24个月的婴幼儿,好发于冬春二季。起病常表现为急骤发热,伴有频咳或阵咳,咽部充血,鼻卡他症状不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甜多见于病程第3~6天,且逐渐加重;重症病凡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喘憋及口唇青紫。早期听诊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常于发病3-4天后出现,日渐增多,常伴肺有气肿,甚至可出现胸腔积液。腺病毒肺炎病儿常伴腹泻、呕吐、腹胀的肠道症状,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腺病毒肺炎 
(方数:3)

本病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多见子6~24个月的婴幼儿,好发于冬春二季。起病常表现为急骤发热,伴有频咳或阵咳,咽部充血,鼻卡他症状不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甜多见于病程第3~6天,且逐渐加重;重症病凡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喘憋及口唇青紫。早期听诊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常于发病3-4天后出现,日渐增多,常伴肺有气肿,甚至可出现胸腔积液。腺病毒肺炎病儿常伴腹泻、呕吐、腹胀的肠道症状,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部分病儿可出现嗜睡、萎靡,病程中晚期可出现半昏迷及惊厥,心率增加轻症每分钟比160次,重症可在每分钟160~200次,以致肝、脾肿大,心力衰竭。有的病儿在腺病毒肺炎病程中可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以致病势更为严重,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几起病后不久即有持续高热,抗菌素治疗无效,除咳嗽、咽部充血外,常见鼻翼扇动、喘憋、三凹征,病程第4-7天出现嗜睡、萎靡、面色苍白发灰等。白细胞总数较低,一般每立方毫升不超过12000,中性粒细胞不超过70%,但如并发化脓性感染则又上升。调线检查肺部可有较大片状阴影,以左下为最多见。总之,在本病流行季节看到婴幼儿发生比较严重肺炎,而血象和X线检查也比较符合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解痉平喘、控制心力衰竭、输血、输血浆等对症支持疗法,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时应加用抗菌素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上多属于“喘咳”与“风温”范畴。中医认为产生本病是由于温热之邪犯肺或风寒束表,化热入里,热邪壑肺,炼液为痰,阻于气道,使肺失宣肃,出现发热、咳嗽、气急、鼻扇等症状。如正虚热邪内陷,可见热邪内陷心包,则神昏;热极引动肝风,则惊厥或抽搐;亦可因正气大伤,而见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四肢逆冷,脉微细欲绝等亡阳虚脱之症。(姚宏祥)

化瘀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滞,肿胀疼痛,用于瘀血较重者。
【处方组成】
    荆三棱6克、蓬莪术9克、桃仁泥9克、川红花9克、全当归9克、枳实炭6克、川牛膝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无
【处方来源】
    无
【按 语】
    无

金黛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主治小儿腺病毒肺炎。
【处方组成】
麻黄1.5克、杏仁6克、生石膏18克、甘草6克、金银花9克、黛蛤散9克、连翘9克。水煎,每日1剂,浓煎2次,混匀,共90毫升。每次口服30毫升,日服3次。
【辨证加减】
便于加大黄3克,喘重加苏子6克、葶苈子6克;痰多加瓜蒌15-30克;无汗加薄荷5克,热重、苔黄加黄芩9克。肺部大片阴影或有融合病变者加红花、赤芍丹参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80例小儿腺病毒性肺炎,结果临床治愈15例,基本治愈55例,好转9例,无效1例。
【处方来源】
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
【按 语】
本方动物实验证实有明显的止咳、祛痰、解痉抗过敏和抑制炎症渗出等作用。本方疗效确实,对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茵素有协同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石膏二黄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涤痰开肺。主治小儿腺病毒肺炎。
【处方组成】
石膏25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苏子10克、地龙10克、前胡10克、贝母10克,水煎频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喘甚加沉香5克、麻黄5克;面唇青紫加郁金10克、桂枝10克:热甚加柴胡10克、寒水石15克;咳甚加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半夏10克;痰多加天竺黄10克、瓜蒌10克。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25例,均治愈。对照组24例,痊愈4例,好转18例,死亡2例。在喘咳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及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处方来源】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李贵满等。
【按 语】
本方重用石膏以清气分之热,使营血热毒外泄。黄连金银花、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玄参生地清热养阴;丹皮、丹参凉血消瘀;黄芩、贝母、苏子、地龙宣降肺气,清热除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以上中药分别具有抗病毒,促进细胞免疫,清除炎症渗出,平喘止咳等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