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宣肺平喘,祛风化痰。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
【处方组成】 炙麻黄3~5克、杏仁6~10克、石苇10-15克、僵蚕6-10克,地龙6-8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偏热加石膏、桑皮、浙贝、天竺黄;偏寒加法半夏、陈皮、苏子、白芥子;兼表证加桑叶、桔梗、前胡、牛蒡子。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小儿哮喘82例,结果56例临床治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喘平咳止天数:2~3天24例,4-6天37例,7-10天6例, 10天以上4例。15天症状未改善11例。 |
【处方来源】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夏承义。 |
【按 语】 本方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降气止咳;石苇利水通淋,清肺泄热;地龙平定气喘;僵蚕祛风化痰。基本方随证加减,对寒证及热证哮喘均有疗效。(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宣肺平喘,通络活血。主治寒证或热证哮喘。 |
【处方组成】 地龙5克、麻黄2.5克、苏子1.5克、射干1克、侧2叶之克、黄芩2克、白薛皮1克、刘寄奴1克、甘草1克、苦参1克、细辛1克、平贝母2克、僵蚕1.5克、桔红1克、冰片0.05克。以上药物按比例浓缩制成100片,每片0.1克。1日3次口服,3 岁内每次2-4片,4~6岁4~6片,6~12岁6~8片,12岁以上 8-10片。1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哮喘117例,近期治愈69例(58.97%),显效22例(18.8%),有效22例(18.8%),无效4例(3.4%),总有效率96.6%。在获愈病例中,哮喘缓解快者于服药2小时后,平均少于1天。动物实验表明本方有明显的镇咳、祛痰、镇静、解热作用,动物的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实验也证明本方安全无毒。 |
【处方来源】 吉林省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烈等。 |
【按 语】 本方应用麻黄、黄芩、射干、白藓皮、苦参等清热宣肺,苏子降气平喘,侧柏叶、平贝母、僵蚕、桔红镇咳化痰;细辛温肺化饮;地龙、刘寄奴通络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冰片增强本方止哮平喘、镇咳化痰的功效。本方偏凉性,实用于小儿热证哮喘,但其中麻黄、细辛性温,故对寒热诸证皆可应用。(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肺固卫,健脾益气。主治肺脾气虚的哮喘。 |
【处方组成】 黄芪10克、党参10克、黄芩6克、黄精6克、仙鹤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咳嗽、气喘加炒苏子、桑白皮;有外感鼻塞、流涕,去黄芪、党参,加板蓝根、桑叶,荆芥穗;腹泻、便溏去黄精,加茯苓、炒白术,胃纳不佳加陈皮、焦山楂。 |
【临床疗效】 应用本方治疗40例有肺脾两虚的哮喘患儿,并与20例健康儿童对照,测定40例发作期周围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表明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经本方治疗后缓解的20例,其水平明显升高,已达到健康儿童水平。同时测定血浆CAMP及CGMP,结果相似。 |
【处方来源】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潘存娴等。 |
【按 语】 小儿时期肾虚少见,多为肺脾两虚。本方立足于小儿哮喘时发,久延不已,正气日虚,可导致肺气耗散,波及于脾,致肺脾两虚。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固表;黄精益气养阴;仙鹤草有强壮作用。实验检测表明本方有调节患儿机体细胞内糖皮质激索受体及CAMP/CGMP比值的作用,故对虚证哮喘发作有良效。在哮喘缓解期也可适用。(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温肺化痰,疏风散寒。主治寒性哮喘。 |
【处方组成】 麻黄3克、杏仁9克、甘草3克、细辛3克、五味子15克、干姜3克、姜汁生半夏9克、苏子6克、白芥子6克,制成糖浆,每服10毫升,1日3次。同时以矾石、豆鼓、枯矾泛丸。每服2粒,1日3次。 |
【辨证加减】 兼有肾虚者加两味黑锡丹、附子、磁石等;兼有热象者加黄芩、生石膏、桑白皮、生地、沙参、麦冬等。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小儿哮喘62例,结果急性发作在1~3天内停止及临床症状消失者20例,急性发作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在4-7天内消失者32例,总有效率为84%。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瞿秀华。 |
【按 语】 本方制成糖浆具有疏风散寒,温肺化痰的作用,丸则能逐寒,祛痰,定喘。本方适用于具有寒性症状的小儿哮喘症,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逐邪,温肺平喘,主治小儿哮喘。 |
【处方组成】 地龙30克、全蝎30克、僵蚕30克、蚤休15克、麻黄15克、细辛9克、象贝母15克、甘草15克。先将麻黄、细辛、蚤休、象贝母、甘草加水煎成浓缩药液,再将地龙、僵蚕、全蝎分别炒焦黄色,研细粉加入煎成的药液中和匀,然后置于太阳下晒干,制成散剂备用。6月-1岁服0.5克,1-2岁服1-1.5克,3-6岁服2克,1日3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地龙30克、全蝎30克、僵蚕30克、蚤休15克、麻黄15克、细辛9克、象贝母15克、甘草15克。先将麻黄、细辛、蚤休、象贝母、甘草加水煎成浓缩药液,再将地龙、僵蚕、全蝎分别炒焦黄色,研细粉加入煎成的药液中和匀,然后置于太阳下晒干,制成散剂备用。6月-1岁服0.5克,1-2岁服1-1.5克,3-6岁服2克,1日3次。 |
【处方来源】 湖北省黄介湖农场职工医院刘信泉。 |
【按 语】 本方重用虫类药物,祛风逐邪,现代药理已证实除麻黄外,地龙、全蝎、僵玉、细辛均有解痉平喘的功效。本方疗效较巩固。(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化痰平喘。主治小儿哮喘症。 |
【处方组成】 全蝎、朱砂、钩藤、甘草、蛇含石、天竺黄、川贝母、牛黄、胆星、白附子、天麻、僵蚕、雄黄、防风、羌活、麝香、冰片。在中药店可现购成药,1岁内服1粒,1-3岁服2粒,3~5岁服3粒,6-9岁服4粒,每日3次。7天为1疗程,重者隔5天再服第2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2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2例。 |
【处方来源】 江西省丰城县洛市乡胜利卫生院官世芳等。 |
【按 语】 本方原是儿科治疗惊厥的常用成药,用于小儿感受外邪,急惊,抽搐,痰涎壅盛。官氏等以本方治疗小儿哮喘,在于方中天竺黄、白附子、胆星、川贝母等可化痰;牛黄解毒清热化痰;僵蚕平喘,全方清热化痰平喘力强,但止咳功效尚嫌不足。(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宣肺化痰。主治痰湿型哮喘症。 |
【处方组成】 半夏4克、陈皮4克、茯苓5克、甘草1.5克、桔梗4克、枳壳4克、神曲5克,水煎服。以上为3岁小儿用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小儿哮喘症63例,结果显效3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89%。平均治疗3.5天。 |
【处方来源】 江西省戈阳县中医院邬克中。 |
【按 语】 本方以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行气;茯苓、甘草淡、渗健脾益气;桔梗开宣肺气,枳壳宽胸散痰;神曲解表邪,助脾胃。本方用于喘咳重者,尚需酌加平喘镇咳药。(时毓民)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温肺化痰,止咳乎喘,主治急性期哮喘。(2)方功能补气养阴滋肾,主治缓解期哮喘。 |
【处方组成】 (1)射干9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法半夏9克、生石膏30克、生麻黄3克、细辛3克。(2)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黄精15克、丹参15克、沙参15克、熟地15克、五味子15克、仙灵脾15克。(1)(2)方均煎成200毫升。乳儿20毫升,幼儿30毫升,学龄前儿童40毫升,学龄儿童50毫升,每日2次口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儿童哮喘32例,急性期合并用西药抗菌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单用西药的32例对比,急性期喘憋缓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及62%;远期治愈率分别为62.5%及25%;总有效率分别为91%及50%,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缓解期间,心功能改善及酸中毒纠正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 |
【处方来源】 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立山医院石呈峰。 |
【按 语】 (1)方中桂枝、半夏、麻黄、细辛性偏温,故对寒性哮喘较好。(2)方有补虚、补肺脾肾的作用,并有活血化瘀,改善肺微循环的作用,对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疗效,但方中补肾阳的药尚嫌不足,故对肾阳虚寒型哮喘的疗效略欠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逐痰清肺。主治小儿哮喘。 |
【处方组成】 黄药子100克、冰糖2克、大枣10枚。黄药子及大枣合煎2次,取2次药液纳入冰糖煎溶,以上为1日量。5岁以下酌减,分数次服完。隔日1剂。3日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9例小儿哮喘,病程均在2年以上,6例获得根治,3例症状好转。 |
【处方来源】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人民医院王乃山。 |
【按 语】 小儿为纯阳之体,外邪入内易于化热,喘久必有伏痰、郁热、瘀血。故本方重用黄药子一味,意在逐顽痰伏饮,清散陈饮瘀滞,清泄肺中之郁热,从而疏通脉络气道,以复肺脏宣肃功能。黄药子久用对肝脏功能有一定损害,肝功能异常者忌用。(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劫痰平喘,滋补肺肾。主治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 |
【处方组成】 红砒3毫克、明矾11石毫克、五味子11.5毫克、紫河车23毫克、地龙23毫克、黄精23毫克,制成片剂(以上为每片含量)。3-6岁每天服3~5片,7-10岁每天服6-7片,11~15岁每天服7~10片,分早晚2次服。14天为1疗程,可连服2~4疗程,每疗程后停服5-7天。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55例儿童哮喘,结果近期控制占29.7%,显效占41.9%,有效占23.2%,总有效率94.8%。湿效以上达71.6%,2年以上未复发者占22.9%。一般于服药2-3天起效,症状体征逐渐减轻和消失,多数患儿食欲增加,出汗减少,体力增强,感冒次数减少。治疗后夏查嗜酸性粒细胞87.3%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外细胞免疫及肺活量测定也有改善。 |
【处方来源】 山东省人民医院冯益真等。 |
【按 语】 红砒祛痰平喘,明矾祛痰;紫河车、黄精、五味子益气补肺肾;地龙平喘。本方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眼睑浮肿,多可自愈。因方中砒石含有三氧化二砷,有一定毒性,般不宜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不良者也应慎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