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方数:1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时,若胃腔内有积血,则可引起恶心,经口吐出,即为呕血。血液在胃内与胃酸按触转变为酸性血红素,呕出的血液便呈棕褐色;通过肠道排出时,血液中的铁经肠道细菌作用变成硫化铁而使粪便变黑,即黑便。出血量超过60毫升可引起黑便。如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血液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如在肠内停留时间短,则排出粪便呈暗红色。一般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上消化道出血 
(方数:1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时,若胃腔内有积血,则可引起恶心,经口吐出,即为呕血。血液在胃内与胃酸按触转变为酸性血红素,呕出的血液便呈棕褐色;通过肠道排出时,血液中的铁经肠道细菌作用变成硫化铁而使粪便变黑,即黑便。出血量超过60毫升可引起黑便。如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血液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如在肠内停留时间短,则排出粪便呈暗红色。一般认为,幽门以上出血多表现为呕血,幽门以下出血多表现为黑便。在幽门以下出血量多时,血液返流入胃,也可引起呕血。黑便患者可无呕血,而呕血患者则常有黑便。少量出血或缓慢中量出血,可不发生明显的症状或仅有头昏。急性大出血,则可发生休克的表现,如心悸、出冷汗、口渴、恶心、上腹不适、畏寒、烦躁、昏厥等,体检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加速,血压下降。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可依据病史与体征,确定出血的病因,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多提示出血来自消化性溃疡;有服用乙酸水杨酸等损伤胃粘膜的药物、酗酒或有应激病史者,应考虑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可能;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或慢性酒精中毒史,并见到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或腹壁静脉怒张者,应考虑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出血;对于年过40岁而近期上腹痛,伴有厌食、消瘦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X线钡餐检查、纤维内窥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等则有助于出血的定位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止血的措施,包括止血药物的应用。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纤维内窥镜直视下高频电灼或激光止血,降温止血等。此外,对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必须积极补充血容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查明病因,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呕血”、“便血”范畴。胃中积热,热伤胄络,可导致呕血,肝火亢盛,横逆犯胃,胃络损伤,或火热迫血妄行,均可导致呕血;脾气亏虚,统摄无权,血液外溢,可引起呕血。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血无力,血溢肠内,还可引来黑粪(便血)。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细欲绝,则为元阳暴脱。

大黄

【功能主治】
    功能通里攻下。主治胆石病。
【处方组成】
    生大黄制成片剂。每次0.6克,每日3次,日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42例,排石率为73.8%,服药1周内开始排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50毫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治疗20例,排石率为10%。
【处方来源】
    上海市香山中医院焦东海(朱培庭)
【按 语】
    无

虎乌止血方

【功能主治】
功能止血止酸收敛。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虎杖、乌贼骨粉。取虎杖87.4克的提取物40毫克(大黄酚和大黄素各20毫克)、乌贼骨粉研治混和。每次1包,每日3—4次,重症每次2包。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80例,治愈77例,无效3例,有效率96.2%。止血时间最短为1天,最长为6天。
【处方来源】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龚正亮等。
【按 语】
本方实验证明虎杖中的大黄酚与大黄素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乌贼骨粉具有止酸、收敛作用,其主要成分钙离子参与凝血。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芨竭散

【功能主治】
功能止血行血祛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白芨粉4.5克、血竭粉1.5克。上药混合为1次量,温开水调成糊状,每日3~4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94例,有效90例,止血天数平均为2.6天,其中2天内止血58例。以单纯应用西药止血20例作为对照组,止血天数平均为9.4天,其中2天内止血2例。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煤矿医院臧吾。
【按 语】

海黄散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止血,收敛制酸。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海螵蛸、生大黄。上药各研细粉,过100目筛,将细粉务等量拌匀装入胶囊备用。每次服用4—6粒(每粒含生药0.5克),每4—6小时1次,凉开水送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有效 49例,无效 1例,有效率为98% 。止血时间最短 12小时,最长72小时,平均 26.1小时。随机抽样用西药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止血者48例,有效率96%,止血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7天,平均50.6小时。
【处方来源】
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章文亮。
【按 语】

血愈方

【功能主治】
功能收敛止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血见愁、地榆各等量,制成浸膏颗粒轧片,每片0.25克(相当于生药2.5克)。每次服4片,每日3—4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105例,有效101例,有效率为96.2%。
【处方来源】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林宗广。
【按 语】
林氏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本方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对原发病灶无明显治疗效果,故血止后仍需继续治疗原发病灶。治疗中除1/3病例有不同天数的便秘,少数病人服后胃中不适外,一般无其它副作用。

榴红白芨汤

【功能主治】
功能止痛止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榴木10克、红木香10克、白芨10克、制香附10克、杭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90例,有效88例,有效率为97.8%。止血时间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3.3天。
【处方来源】
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朱广根。
【按 语】
朱氏认为,治疗中对呕血量多者禁食1~2天,但不禁药。对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脉搏在100次/分以上、血红蛋白低于6克的年老和身体衰弱者,给予补液或输血。

化瘀止血散

【功能主治】
功能化瘀止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三七 0.75克、炒蒲黄 2克、五灵脂 2克、白芨5克、大黄1.5克,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1包,空腹凉开水吞服。上药剂量为1包量。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速效9例,显效 5例,有效16例;大便潜血转阴最快者24小时,最长9天,平均4.05天。随机抽样用西药治疗 3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速效 2例,显效 11例,有效20例,l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大使溶血转限最快者48小时,最长22天,平均 8.39天。
【处方来源】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赵先党等。
【按 语】
本方用三七五灵脂、炒蒲黄活血化瘀止血;白芨止血;大黄通里攻下,排出瘀血,达到止血不留瘀,又迅速止血目的。这与报道插胃管抽瘀血后再行止血的思路方法是一致的。

四黄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补气活血化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大黄 15克、黄连 9克、生地黄 30克、生黄芪15克、生甘草6克,研末;过筛混和,用时加水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5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止血有效(大便潜血试验检查5天内转阴) 9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有效者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时间平均为3.1天。
【处方来源】
甘肃省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题文卿等。
【按 语】
部分病人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随服药时间的延续而自行缓解,个别病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本方对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引起的出血和老年因动脉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无效或欠佳,故需采取综合疗法,以免贻误病情。

张氏四味方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止血,收敛生肌。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白芨45克、枯矾18克、牡蛎30克、大黄1000克。上药中大黄1000克煎成300%浓度备用,其余3味煎煮浓缩成150毫升1瓶备用。服法:l日1瓶;出血量大者可加期至300毫升;病重者可配入大黄,用量一般为15—30毫升。出血量多而致休克者,酌情补液及输血,但不用西药止血剂。
【辨证加减】
脘腹痛甚者加服失笑散;呕吐甚难以入药者,配服半夏竹茹液;气血虚衰者加服独参汤。
【临床疗效】
治疗42例,全部治愈。止血时间最短 1天,最长18天,平均5.21天。大使潜血转阴最短1天。最长19天,平均7.1天。
【处方来源】
湖北省黄陵县中医医院张介眉。
【按 语】

地榆

【功能主治】
功能止血止痛收敛。主治溃疡病大出血。
【处方组成】
地榆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其中34例呕血患者,用药后有31例(91.2%)立即停止呕血;56例便血患者,用药后有41例(73.2%)末再便血。60例大便由黑转黄或隐血由阳性转阴性平均为5天。
【处方来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杨景宽等。
【按 语】
杨氏等用本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道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肠扭转并发便血1例,均无效。使用本方有便秘倾向,可能与地榆所含鞣酸(25% )的收敛作用有关。

芪乳苓榆汤

【功能主治】
功能止痛止血,大补气血。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并发出血。
【处方组成】
黄芪12一18克、炒党参 9克、炙甘草 15克、茯苓皮12克、乳香珠4.5克、大青叶15克、蒲黄炎9克、地榆炭12克,水煎服。云南白药1.2克,分4次吞服,3小时1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38例,全部治愈,大使隐血转阴日数平均为 2.63天。
【处方来源】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俞尚德。
【按 语】
据俞氏观察,本方止血作用与大便隐血的程度似无多大影响。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白云地散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生肌。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组成】
云南白药1克、白芨1克,地榆1克,上药研末过筛后混和。每次3克,每日3一4次吞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有效9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 。大便潜血转阴性平均4.26天。
【处方来源】
解放军413医院崔洪林等。
【按 语】
本方适宜于胃炎、单纯性溃疡合并出血及不宜手术的胃癌合并出血。凡有失血性休克、血色素低于7克以下、血压低于80/50毫米汞柱、肝硬化并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不宜用本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