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化钦和调升降。主治胃下垂。 |
【处方组成】 半夏、陈皮、枳实、茯苓、党参、大腹皮,水煎服。症状改善后,可改用煮散或研末吞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痊愈1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
【处方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城关医院王赞胜。 |
【按 语】 王氏认为胃下垂患者其发病往往因精神不快,多以胃脘沉重胀满为主诉,故其病机是以实为主,因实改虚,肝郁脾虚饮留,多脏腑多层次功能失调。故以化饮和调升降而有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功能主治】 功能益胃养阴活血。主治胃下垂。 |
【处方组成】 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2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党参10克、红花6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痊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 |
【处方来源】 湖南省道县人民医院陈勇。 |
【按 语】 胃下垂多以升阳举陷法治之。而陈氏观察发现因阴虚血瘀而发病者也并非少见,且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胃下垂是由于胃本身形态及位置明显改变,牵引、扭曲及压迫血管,致使胃壁静脉回流障碍,加之对周脏器的机械性挤压而发生气血瘀滞,故以养阴活血法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益气。主治胃下垂。 |
【处方组成】 柴胡3克、炙升麻3克、炙甘草3克、枳壳20克。白芍10克、玄胡10克、炒川楝10克、白术10克、炒神曲10克、山楂1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鸡内金10克。每剂煎2次,首次加水约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同法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2次饭后服用。 |
【辨证加减】 上腹剑突下疼痛明显者加檀香5克;进甜食后腹胀加重者去党参,加太子参20克;喜热食恶寒食者,加桂技3克、干姜5克、饴糖15毫升;常叹气觉舒者加橘叶5片、生麦芽10克;合并慢性胃炎、泛酸者加白芨10克、黄连3克、吴萸3克;伴肠鸣者加泽泻5克;肝下垂者加醋刺鳖甲30克;病程长,上腹痛甚,频嗳气者加沉香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3例,痊愈(自觉症状消失,X线钡餐复查胃上升至正常位置)42例,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X线钡餐复查胃位置大部分或部分恢复)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 |
【处方来源】 湖北省蕲春县横车卫生院王荫龙。 |
【按 语】 王氏认为,临床所见本病,既有脾胃虚弱诸症又有气滞诸症;气滞除脾不健运可致外,与肝失泄戚戚相关。肝失疏泄,脾气不升,则胃气下降。故硫肝益气,一可使脾不受伐,二则清阳得升,浊阴能降,脾胃升降之道即能疏畅,气滞中满之证亦能自除。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功能主治】 功能补气健脾,升阳举陷,温补肾阳。主治胃下垂。 |
【处方组成】 柴胡9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枳实15克、党参15克、山药30克、黄芪30克、生麦芽20克、炒葛根18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脾胃湿热者加藿香、黄连;脾胃阳虚者加制附片,并加重桂枝剂量;胃寒疼痛者加高良姜、玄胡;大便秘结者加槟梆、麻子仁;腹泻者加肉豆蔻、五味子;泛恶口会者加左金丸;伴有血瘀者加失笑散;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神经衰弱者加炒枣仁、合欢皮。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治愈(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完全消失,经X线钡餐复查胃位置恢复正常)18例,占36%。显效(自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X线钡餐复查胃位置显著上升)26例,占52%;有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改善,X线钡餐复查胃位置无明显改变)4例,占8%;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潍坊市五井煤矿职工医院许永顺等。 |
【按 语】 许氏等认为,由于肝主疏泄,其性升发,升则气机调畅,气血流通,脾胃得助,生机向上,故脾胃升降之机与肝水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关系密切。对肝乘脾虚者,应抑肝木扶脾土,使肝气得平,脾健胃和,升清降油之机则复;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诸阳之根,若肾阳不足常可累及脾阳,故治疗中不可忽视温补肾阳。 |
【功能主治】 功能升提收敛。主治胃下垂。 |
【处方组成】 蓖麻子仁98% ,五倍子末2% 。把蓖麻子外壳剥去,选用饱满而洁白的,把五倍子壳内外杂屑刷净,研为细未过筛,然后把蓖麻子仁和五倍末接上述比例混匀,打成糊状,制成直径约1.5厘米、厚1厘米的药饼备用,此为成人1次量。用法:点难百会穴,剃去药饼大一块头发,把药饼紧贴百会穴上,用纱布绷带托住,不使移动。贴后每日早、中、晚3次以搪瓷杯盛半杯开水,将杯底置于药饼上进行热熨,每次10分钟左右。贴药饼1次,连续5昼夜内不需更换。如在第一次治疗期间自觉症状显著减轻,即用X线钡餐复查,如胃的位置已正常,则除去药饼;如自觉症状未见好转,休息1天后,进行第2次治疗。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61例,显效28例,好转18例,有效率75.4%。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崇明县堡镇卫生院陈得心等。 |
【按 语】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汤茶宜少量多饮,忌房事。孕妇及伴有头部皮肤病者忌用。本方一般无副作用,如有不适感觉,即除去药饼停止治疗。本方对于宫肌垂、脱肛也有一定疗效。 |
【功能主治】 功能升清提肠,清胀除满。主治胃下垂。 |
【处方组成】 升麻15克、枳壳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脾胃虚寒者加理中汤;气虚明显者加四君子汤;气滞明显者加香附、陈皮;阴虚津少者加玉竹、石斛;胃有郁热者加左金丸,纳谷不旺者加焦楂曲;湿阴脾运者加苍术、川朴;大便秘结者加瓜萎、麻仁;大便溏薄者加白术、煨葛根等。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24例,无效7例。 |
【处方来源】 上海市香山中医院屠森等。 |
【按 语】 现代药理证明枳壳对动物胃肠有兴奋作用,能使胃肠蠕动加强而有节律。升麻与枳壳相伍,一升脾之清阳,清升则利于浊降;一降胃之浊气,浊降则利于清升。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功能主治】 功能升阳益火,振奋脾胃。主治胃下垂。 |
【处方组成】 附子9克。炒白术15克、焦艾叶6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服药50天左右、通过钡餐造影对照,胃张力及蠕动力除8例无改变外,余均好转;胃小弯位置恢复正常者15例;胃大弯位置上升7厘米者7例,上升5厘米者8例,上升3厘米者6例,轻度上升3例。 |
【处方来源】 青海省中医院李树毅等。 |
【按 语】 本方附子有毒,使用时应注意,须经炮制后应用,要先煎、久煎30分钟,服药时间以饭后为宜。药量须视患者体质、病情和耐药程度而逐渐增大。如服后有轻度副作用时,可同服蜂蜜、饴精、阿胶等粘浆剂,以减轻生物碱的吸收。本方尤宜于脾胃虚寒型。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举陷升阳。主治中气下陷、脾胃虚火型胃下垂。 |
【处方组成】 炙黄芪120克、防风3克、炒白术9克、炒枳实15克、煨葛根12克、山茱萸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病重加柴胡6克、升麻6克;脾虚泄泻加煨肉蔻6克、罂粟壳 6克;便秘加淡苁蓉15克;属中气下陷、脾胃不和加木香6克、砂仁(后入)9克、鸡内金9克;属中气下陷、脾胃虚寒加炮姜9克、川附于12克;属中气下陷、肝脾不和方中枳实3倍于白术,柴胡改为9克,加麦芽1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痊愈23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3例。 |
【处方来源】 山东省长岛县人民医院袁大仲等。 |
【按 语】 袁氏认为,胃下垂者加用升麻、柴胡,一般3至6克即可,过量易致肝阳上升,劫铄肝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