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消热泻火,解毒消肿,收敛生肌。主治下肢溃疡。 |
【处方组成】 大黄50克、黄柏50克、白芨50克,焙黄研为粉;密陀僧30克、儿茶30克、没药30克、青黛20克、轻粉10克、冰片5克,研极细末;各药混合均匀,过120目筛,高压消毒灭菌,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常规消毒,清除坏死组织,取上药少许加入2%龙胆紫溶液适量,调呈稠糊,敷於患处,并用敷料包扎固定,早晚各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4例,痊愈(经治疗l-2疗程后,局部渗液消失,疮面结痂愈合)25例,占73.5%;好转(红肿渗液减轻,疮面基本愈合)7例,占20.6%;无效2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 |
【处方来源】 广东省乐昌县曾冲。 |
【按 语】 方中大黄、黄柏、青黛清热泻火解毒;佐以密陀增、轻粉解毒消肿;白芨擅长生肌敛口;配合儿茶、没药、冰片消炎生肌、收敛。(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行气温中。主治消化性溃疡。 |
【处方组成】 党参 9克、白芷9克、白术9克、山药9克、干姜4.5克、木香8克、荜拔6克、茯苓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合并出血者加自芨粉 3克,每日3次冲服;泛酸明显者加海螵蛸10克;疼痛重者加玄胡9克;口干、舌燥、尿黄、便结及脉数者去干姜。 |
【临床疗效】 应用本方治疗63例,腰部疼痛消失者58例(92.06%);泛酸者41例,消失者39例(95.12%);压痛者57例,消失者54例(94.74%)。钡餐检查:龛影63例,治疗后仅4例未消失,消失率为93.65%;激惹现象在治疗前有3例,治疗后2例消失;充盈不佳者34例,治疗后仅12例未改变。 |
【处方来源】 解放军第93医院赵崇德等。 |
【按 语】 本方多行气温中之品,故赵氏等重点观察了虚寒型的病例;占77.78%。对虚寒型以外的病例亦有效,但病例较少。 |
【功能主治】 功能芳香健胃,行气止痛,制酸消食,收敛生肌。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
【处方组成】 煅瓦楞子、白芨、鸡内金、佛手、云苓、砂仁、石菖蒲、玄胡、广木香、大黄、珍珠层粉、三七末(另包)、樟木子、碳酸钙片。上方除三七末、碳酸钙片外,共为清水煎服;每日1剂,煎两汁,早晚空腹各服1汁。三七末早晚各服2克,碳酸钙片早晚各服5片,均用汤药汁冲服。 |
【辨证加减】 合并出血者,可加重白芨及三七量;合并幽门痉挛者加用法半夏、川朴、桂枝;痛甚者加用失笑散或芍药甘草汤;呕吐清诞者加用吴茱萸、生姜;泛酸或胃酸滴定高者加用鱼骨粉;兼肝郁者加用郁金、青皮;兼胃寒肢冷者加用桂枝、肉桂或熟附子;兼胃热甚者加用黄芩(或黄连)、天花粉、蒲公英;合并出血性贫血者加用党参、黄精、首乌等。 |
【临床疗效】 治疗78例;痊愈24例,有效48例,无效4例。 |
【处方来源】 河南省商丘县人民医院冯正谟等。 |
【按 语】 本方宜于脾胃虚弱及气滞血瘀型溃疡者。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腐,生肌敛疮,消炎止痛。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
【处方组成】 血竭60克、孩儿茶150克、参三七60克、生石膏300克、白芨300克、川黄连60克、白芍300克、甘草150克。先将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分别用文火或烘箱烘干,将以上诸药研粉过120目筛,装瓶备用。饭前半小时用热水或蜂蜜调成糊状吞服,每次20克,每日3次。服后食道部仍有干涩及物粘附紧束之感属正常反应,勿饮开水。 |
【辨证加减】 胃酸多加乌贼骨、吴茱萸;嗳气频作加柴胡、枳壳。 |
【临床疗效】 治疗92例,痊愈45例(48.9%),好转37例(40.2%),无效10例(10.9%)。 |
【处方来源】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医院杨林。 |
【按 语】 本方用药用粉末,取其可粘附在胃粘膜及溃疡面上,被局部直接吸收,以发挥作用。服后饮开水则会降药物胶质性及粘附性,易影响疗效。本方对外科体表顽固性遗疡效果亦佳。但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不够显著,切勿滥用。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消化性溃疡。 |
【处方组成】 当归、白芍、郁金、延胡、炙没药、炙乳香、白术、乌药、蒲公英、佛手、甘草,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滞者加枳壳、厚朴;气虚者加黄芪、肉桂。 |
【临床疗效】 治疗68例,痊愈4例,显效64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 |
【处方来源】 江苏省盐城地区人民医院王安生。 |
【按 语】 王氏认为临床运用本方,对初期的活动性溃疡最为适宜,至于虚寒型溃疡病仍当投以黄芪建中汤。肥厚性胃炎。胃窦炎亦非本方适应。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敛溃生肌。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
【处方组成】 煅瓦楞子、延胡索、乌贼骨、炙甘草、地榆、黄芪、白术、山药,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肝胃不利者去山药、黄芪,加青皮、枳壳、郁金、柴胡;脾胃虚寒者去地榆,加炮干姜、砂仁、党参、肉桂;气滞血瘀者去白术、黄芪、山药,加三七粉,炒蒲黄、大黄末、云南白药;阴虚胃热者去白术、黄芪,加白芍、麦冬、川楝子、黄芩。 |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治愈42例,好转18例。与对照组比较,A组:口服甲氰眯胍片0.4克/次,每天4次;B组;口服猴头菌片、硫糖铝片(0.25/片),每次各3—4片,每天3次。结果A组30例中;治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B组30例中治愈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 |
【处方来源】 湖南省耒阳市中医院谢自成。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敛新格,破瘀血,补中气,疗疮痛。主治溃疡病。 |
【处方组成】 (1)乌贼骨50% 甘草50%,共研细末。(2)乌贼骨40%、甘草40%、乳香10%、没药10%,共研细末。疼痛轻者用(l)方,较剧者用(2)方。每日4次,早、中、晚饭前半小时及临睡前各服1.5—3克。 |
【辨证加减】 舌苔厚腻,胃有湿浊者,加平胃散煎服;舌苔薄滑,胃虚寒者,加服香砂六君丸;肝气郁结,痛引两胁者,加服逍遥丸;舌淡,面皎,心悸,嘈杂者,加服归脾丸;气虚脾弱,面皎,气短,稍劳即发者,加服八珍丸或补中益气丸;肝胃不和,反胃呕吐者,加服左金丸;气滞疼痛,胸痞脘痛者,加服金铃子散;胃寒疼痛者,加服良附丸:大便色黑有隐血者,加服参三七末。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痊愈21例,明显好转40例,好转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4%。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北站医院陶学熙等。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制酸止痛通瘀,养胃和中通络。主治消化性溃疡。 |
【处方组成】 乌贼骨50克、大贝母 50克、生白芍50克、生甘草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参三七粉30克。将上药混合研末,装入空心胶囊,每丸重约0.5克。每日3次,每次6粒,饭前2小时温开水冲服。25—3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17例,痊愈87例,好转21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74.4%。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王宗连等。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止痛,生血生肌。主治消化性溃疡,尤适宜于胃阴不足型。 |
【处方组成】 白头翁30克、生黄芪15克、蜂蜜40克。此为1天量。按比例取白头翁、生黄芪若干,先用清水漂洗5分钟后,取出生药,浸泡在冷水中一昼夜,翌日取文火浓煎2次,去药渣,将药液沉淀一夜,取上清液再煮沸浓缩,另将蜂蜜煮沸,去浮沫,用蜂蜜加入药液中,浓缩成糖浆,分装在500毫升盐水瓶中,封口备用(其中含生药白头翁210克、生黄芪105克、蜂蜜280克%)。服祛:每次20毫升,日期3次,饭前热开水冲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47例,治愈51例,好转84例,无效12例。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尤仲伟等。 |
【按 语】 本方宜于胃阴不足型消化性溃疡,其次为虚寒型、气虚型,对肝旺型疗效较差,血瘀型、痰浊型无效。 |
【功能主治】 功能暖胃健脾,化腐解毒,止痛消胀,制酸止血。主治溃疡病。 |
【处方组成】 蓍草300克、七叶一枝花180克、高良姜180克、枯矾210克、青木香180克、肉桂120克,将上药晒干,研粉,过120日筛即成。每服3克,每日3~4次,用温开水送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止痛:治疗283例,有效269例,无效14例。制酸:治疗69例,有52例胃酸恢复正常。止血:治疗前大便潜血阳性77例,治疗后潜血转为阴性72例。溃疡愈合:治疗后平均1月左右经钡餐复查,胃溃疡病31例,愈合23例;好转6例,未变2例;十二指肠球溃57例,愈合29例,好转18例,未变10例。 |
【处方来源】 江西省宜春地区卫生局陈武。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利湿,和血敛疮。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
【处方组成】 黄芪15克、白芍15克、桂技7克、炙甘草9克、当归9克、川芎6克、云苓12克、泽泻9克、蒲公英12克、乌梅12克、煅牡砺24克、大枣5枚,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隐痛不已者重用白芍.一般不超过30克;痛止后配服乌贝散(乌贼骨、象贝母、瓦楞子,比例3:2:4);寒凝去蒲公英、牡蛎、乌梅,加干姜7克、广香9克;肝郁去牡蛎,加佛手9克、郁金9克;胃阴不足去牡蛎、桂技,加麦冬12克、北沙参12克;血瘀去乌梅,加制乳香4.5克、制没药4.5克、丹参12克;出血配服止血散(白芨、田七、大黄炭,比例5:3:4)。 |
【临床疗效】 治疗56例,治愈34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 |
【处方来源】 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马先造。 |
【按 语】 本方对脾胃虚寒和肝胃不和型溃疡疗效满意,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尤佳;但对胃阴不足、气滞血瘀者疗效较差。 |
【功能主治】 功能制酸止痛。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处方组成】 甘草粉、瓦楞子。上药煅透研细末,每次 4克,每日3次,饭前20分钟开水冲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痊愈20例,进步26例,有效率为92% 。 |
【处方来源】 福建省三明县医院汪洋。 |
【按 语】 汪氏认为,含钙质之中药,可能对溃疡都有一定疗效。 |
【功能主治】 功能温中健脾,行气化瘀。主治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 |
【处方组成】 党参 15克、白术 10克、炮姜(或干姜)8克、炒蒲黄 15克、田三七2克、白芨15克、台乌药12克、陈皮10克、川木香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外感发热者去炮姜,酌加金银花、连翅、苏梗、防风;剧痛不止者加沉香、延胡索;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去炮姜,加槐花、仙鹤草;挟湿苔厚腻秽浊者酌加藿香、佩兰、茯苓、泽泻;中虚气陷者重用党参,或加黄芪,少佐升麻、柴胡。 |
【临床疗效】 治疗46例,近期治愈 32例(69.6%),好转12例(26.1%),无效2例(4.3%)。总有效率为95.7%。 |
【处方来源】 资兴矿务局医院黄惠安。 |
【按 语】 本方孕妇用之宜慎。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主治消化性溃疡。 |
【处方组成】 党参60克、黄芪60克、白芨45克、白芍45克、茯苓21克、何首乌21克、鱼腥草21克、山药24克、黄精24克、仙灵脾18克、熟地18克、枸杞子27克、丹参27克、煅瓦楞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鸡血藤15克、田七9支,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兼气滞加香附、青皮;虚寒加附子、干姜;阴虚加麦冬、沙参、石斛;血瘀加赤芩、红花。 |
【临床疗效】 治疗120例,治愈106例(88.3%),有效14例(11.7%)。 |
【处方来源】 湖北省兴山县黄粮卫生院高文武。 |
【按 语】 消化性溃疡多属祖国医学中“胃院痛”范畴,主要病位在中焦脾胃。由于病程长,导致脾胃虚弱,健运失司,升降失常,气机限滞;而肝郁克脾,气滞血瘀的病变亦多兼有之。所以,治疗亦用扶正固本(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为主,辅以祛邪(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行气疏肝)。本方即基于这一原则而拟。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补血,养胃健脾,理气祛瘀,解痉止痛。主治消化性溃疡(尤宜于虚寒型溃疡)。 |
【处方组成】 紫河车(焙干)250克、黄芪50克、元胡30克、获苓30克、鸡内金20克、砂仁15克。上药共研细末拌匀,早晚饭前各用温开水送服 10克。每期 10天停用 5天,连服2个月。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痊愈93例,显效3例,好转 1例,无效3例。随访 1年,均无复发。设甲氰咪呱组(B组) 60例及痢特灵组(C组)50例作对照组,结果B组痊愈 31例,显效 13例,好转2例,无效14例,1年后复发数27例;C组痊愈28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0例,1年后复发数22例。 |
【处方来源】 福建省宁化县建筑公司职工医院曹成铿。 |
【按 语】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