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利水,滋阴明目。主治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
【处方组成】 山药15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丹皮12克、枣皮15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水肿严重,茯苓加倍,并加车前、猪苓或赤小豆;水肿消退,有渗出,酌加昆布、海藻、夏枯草;恢复期,加强清肝明目,选用石斛、菊花、杞子、青箱子、决明子、木贼草;失眠加夜交藤、远志、枣仁;眼酸胀痛加白芷、蔓荆。 |
【临床疗效】 治疗43例53眼,痊愈41眼(77.36%),显效7眼(13.20%),进步3眼(5.66%),无效2眼(3.78%)。总有效率为96.22%。服药最少13剂,最多47剂。视力好转最早3天,最迟13天。 |
【处方来源】 湖北沙市第一人民医院阮永梧(邹菊生)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消瘀,通经止痛。主治足跟痛。 |
【处方组成】 当归20克、川芎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栀子15克,研末备用。用时将药放在白纸上,药粉面积按足跟大小,厚约0.5厘米,加热后敷于患处。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足跟痛37例,结果全部痊愈。 |
【处方来源】 中医骨伤科函授学院白忠仁。 |
【按 语】 足跟痛一症,有肾精不足而致,有瘀血阻络而成,本方中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均为活血消瘀、通经活络之药;栀子一味,有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外敷患处,能起到活血消瘀、通经止痛之功,故对由于瘀血阻络所致的足跟痛,有满意的疗效。(朱钢) |
【功能主治】 功能软坚散瘀,消炎止痛。主治足跟痛。 |
【处方组成】 地鳖虫40克、五灵脂30克、白芥子30克、制草乌30克、三棱30克、威灵仙60克、楮实子60克、马鞭草60克、苏木60克、海带60克、皂角刺60克、蒲公英60克、延胡索60克、汉防已60克,上药水煎达沸后3-5分钟,加入食醋100毫升、鲜葱100克,至温后,患脚放入浸泡半小时至1小时,每天2次,每剂药浸4次后,更换新药,平均治疗1-6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33例,优13例,良5例,可10例,无效6例。 |
【处方来源】 上海市新港地段医院朱长生。 |
【按 语】 方中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络止痛之药组合而成,加上醋能软坚引经,鲜葱有散寒解表功效。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收效可较满意。(朱钢) |
【功能主治】 功能温化寒痰,燥湿散结。主治足跟痛。 |
【处方组成】 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各等分,粉碎过筛,制成粉剂,装瓶密封备用。应用时用鸡蛋清调配适量本方匀涂患处,每日换药2次,1个月即可控制病情。或将本方适量渗于膏药内调匀,趁热贴患处,外加绷带固定,每5-7天换药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656例,经随访3-5年,结果痊愈492例,占75%;效果良好者144例,占21.9%;无效者20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3%。 |
【处方来源】 豫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医院海松筠。 |
【按 语】 本病系寒痰湿邪为患,拟以温化寒痰、燥湿散结之法。三药为二辛一苦,二温一平,意在辛能散结,温能散寒,苦能燥湿,湿去则痰消,痰消则结开,结开气血畅,疼痛自解矣。 (朱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