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理气止痛。主治胸部迸伤挫伤。 |
【处方组成】 制川乌、软柴胡、乳香、没药各1份,制草乌、白芷各1.5份,山柰(食用)2份,分别研为细末,混匀分装成每袋4克。重型患者每次服4克,每日2次;轻型者只需每日服1次。并可外敷消炎止痛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胸部迸挫伤141例,其中重型41例,治疗结果显效32例,好转8例,无效1例;轻型100例,显效96例,好转4例。 |
【处方来源】 浙江省奉化县江口中心卫生院王建辉。 |
【按 语】 一般治疗胸部迸挫伤多用理气止痛或活血祛瘀之剂,而本方却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制川草乌、乳香、没药等药,可谓独辟蹊径;而且均研末吞服却不入煎煮,这是传统的伤科常用服药法,故经大量病例验证疗效确凿。据王氏体会,对早期受伤者疗效更显著。(徐荣禧) |
【功能主治】 功能补益肝肾,强筋续骨。主治骨折延迟愈合,肌肤清冷,关节僵硬者。 |
【处方组成】 黄芪15克、党参15克、桂圆肉15克、地鳖虫15克、熟地15克、地龙15克、水蛭15克、枸杞子15克、大枣15克、自然铜15克、甘草3克、巴戟9克、杜仲9克、炮山甲9克、仙灵脾9克、炮鹿筋9克、锁阳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用接骨续筋骨外敷以祛瘀生新,接骨续筋。方为:桂枝、土鳖、自然铜、无名异各30克、防风15克、当归45克、白芷、川芎各30克、黄柏60克、血竭、细辛各15克、大黄、姜黄各30克。上药研细末,以蜂蜜与凡士林按1:1比例调匀,煮热外敷包扎,隔天换药。并用桂枝、细辛、黄柏、薄荷、白芷、荆芥穗、防风熏洗关节以祛风活血,温经通络。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左股骨骨折后24个月未愈合的患者。检查中发现左下肢肌肉萎缩,膝关节强直,功能障碍,假关节形成,闻及骨擦音,股骨中下l/3处可摸到骨端活动, X线摄片可见左股骨中下1/3陈旧性骨折,断端分离。经用小夹板外固定,中药内服外敷熏洗及功能锻炼,3个月后解除固定,再3个月后作X线摄片检查,骨痂明显生长,6个月后X线复查,骨折断端显示完全骨性愈合。 |
【处方来源】 广东省化州县中医院伤科周俊德。 |
【按 语】 从本例实践来看,根据“内外兼治”、“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某些活血化瘀、补肾益精的中药,对增强机体的修复能力、促进骨痂的生长有一定的帮助。(陈志文) |
【功能主治】 功能和营通络,接骨续筋。主治骨折延迟愈合。 |
【处方组成】 当归50克、丹参50克、补骨脂50克、牛膝50克、炒蛋皮100克、黄瓜子50克、自然铜40克、续断50克、香橼5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0-20克,分两次服,白开水送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例患者,3个月后临床愈合。 |
【处方来源】 河北省蔚县中医院外科王庆仁。 |
【按 语】 本方既无大补气血之名,又无大补肝肾之实,续断汤和本方二方一脉相承,源出同流,其意自明。(李麟平)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定痛,舒筋通络。主治骨折延迟愈合,骨折部位红肿硬结或皮肤晦暗清冷者。 |
【处方组成】 归尾10克、地鳖虫6克、泽兰6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自然铜15克、延胡索5克、桃仁6克、丹参6克、骨碎补15克、苏子10克、续断10克、桑枝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例骨折迟缓愈合,骨折部位均在中下段胫腓骨,因内固定不牢靠或外固定解除过早,造成骨折久不愈合。用续断汤和接骨Ⅱ号(方见后)治疗3个月后,骨折断端有骨小梁形成,骨折线模糊,骨折达到临床愈合。 |
【处方来源】 河北省蔚县中医院外科王庆仁。 |
【按 语】 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临床上常见骨折部位瘀肿不化,扪之硬结,或肌肤清冷,晦暗等症,故常处以散瘀化结、温经通络之法。本方在活血散瘀、化结消肿、通络止痛的药物中,追加骨碎补、续断等和营接骨之药,乃攻中寓和之意,以免克伐机体正气;再辅上下走窜、通络止痛的桑枝,可见王氏辨证用药适度有方。(李麟平) |
【功能主治】 功能和营接骨。主治骨折断端久不愈合,患肢痛楚无力者。 |
【处方组成】 酒地鳖虫60克、醋煅龙骨60克、醋炒猴骨60克、醋煅虎骨60克、血竭60克、制乳香18克、制没药18克、煅自然铜90克,研末。每剂取八仙散6克,以上、中、下部汤剂冲服(上部:续断、骨碎补、秦艽、归尾、赤芍、紫荆皮各9克,甘草、木香各3克,乌药、桂枝各6克,羌独活标4.5克。中部:续断、骨碎补、秦艽、制香附、赤芍各9克,青皮、陈皮、红花、柴胡各4.5克,甘草3克、乌药、桃仁、醋元胡各6克。下部:续断、骨碎补、威灵仙、五加皮、木瓜、淮牛膝各9克,甘草3克,乌药6克,羌活、独活各4.5克,杜仲45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患者4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3岁。骨折部位均在四肢长管骨。治疗结果,经过上述针对性治疗后,全部获得临床愈合,治疗时间为2-3月32例,4-6月9例,6—18月2例。 |
【处方来源】 福建中医学院张安桢等。 |
【按 语】 中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方法简便,疗效确实。辨证施治,调整人体的气血与营卫机能,以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本方集长骨中药品种之大部份,临床疗效可以肯定。(李麟平) |
【功能主治】 功能和营接骨。主治骨折久不愈合,断端隐痛,关节活动不利,肢体清冷者。 |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川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黄芪15克、熟地15克、自然铜9克、地鳖虫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如肌肉萎缩,骨折断端痛势绵绵,可用桂枝、威灵仙、防风、五加皮、细辛、荆芥、乳香、没药研细末,置热水中熏洗患肢。 |
【临床疗效】 治疗57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骨折部位:肱骨干23例,桡骨9例,尺骨9例,股骨干2例,胫骨14例。治疗结果:57例均获临床愈合,追踪复查25例。复查时间最长14年零10个月,最短7个月。患肢功能恢复属优者17例,属良者6例,尚可者2例。25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并已塑形。 |
【处方来源】 广东省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彭汉士。 |
【按 语】 中医认为气血的功能,外可充养皮肉筋骨,内则灌溉五脏六腑,温煦肢体,濡养全身。骨折局部损伤,每能导致机体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紊乱。骨折迟缓愈合病人多为气血耗伤,肝肾亏损,筋骨不强,因此,中药内服应采取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治法,以调整机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骨折愈合过程,加快恢复关节功能。(陈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