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通络醒脑。主治颅脑外伤。 |
【处方组成】 用广西田七粉3克;温开水服(昏迷者可鼻饲),每日2-3次。 |
【辨证加减】 轻型脑外伤可仅用本方;中型加用利尿、脱水中药。 |
【临床疗效】 治疗颅脑外伤40例,结果显效16例。其中轻型9例,中型4例,重型3例;有效14例,其中轻型5例,中型5例,重型4例;无效10例,其中中型4例,重型6例。总有效率为75%,未发现有副作用。 |
【处方来源】 广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按 语】 田七与人参系同科同属植物,化学成份颇相似。能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显著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抗力,并有利尿作用。临床上用于颅脑损伤,能促进神志恢复、改善自觉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并能活血散瘀,使血性脑脊液很快澄清,改善脑水肿、脑血管阻力和血流量等,但对重型颅脑外伤仍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不能勉强单用本方。(徐荣禧) |
【功能主治】 功能生血化瘀,祛痰利湿,清窍攻下。主治脑震荡和轻、中度脑挫伤。 |
【处方组成】 丹参12克、桃仁12克、远志12克、菖蒲12克、枳实12克、制香附9克、红花9克、竹茹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木通15克、厚朴15克、车前子30克、胆星9克、大黄9克(后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脑外伤15例,其中脑震荡6例,轻、中度脑挫伤9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3例,开放性颅骨骨折1例);13例伤势较重者均见舌质紫暗,1例轻伤者舌质稍暗,另一例接近正常。均于入院3天内开始服用本方,每日1剂,煎服,昏迷病人用鼻胃管灌服。治疗结果:各种主要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消失者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者一般服药2-3剂症状即明显减轻。 |
【处方来源】 郭国栋。 |
【按 语】 郭氏认为,颅脑损伤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缺氧、水肿、出血及微循环障碍,导致脑压升高,从而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或嗜睡、便干、纳差,甚至肢体活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祖国医学辨证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为多见。本方用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和缺氧状态;竹茹、半夏、陈皮、茯苓、木通、车前子、胆星清热祛痰利湿,能消除脑组织水肿;厚朴、枳实、大黄通里攻下,可使病理产物瘀血、痰湿等邪有出路,兼醒启脾胃改善体质;远志、菖蒲清窍安神;佐以香附、陈皮等理气药加强活血祛瘀之功,互相配合,疗效较著。(徐荣禧)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逐瘀,通窍止痛。主治脑震荡。 |
【处方组成】 丹参20克、石决明2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菊花10克、牛膝10克、麝香0.25克(冲服,或白芷10-15克代)、葱3根、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晕厥期加服至宝丹;中期头痛、眩晕加天麻、石菖蒲;胸闷呕恶加法半夏、竹茹;烦躁发热、惊厥抽搐加服紫雪丹,并加丹皮、黄芩、山栀;恢复期见头晕目眩神呆加石菖蒲、远志、红参、酸枣仁、获神;纳呆加香砂六君子汤;心悸耳鸣、智力迟钝加杞菊地黄汤;肢体麻痹加黄芪、地龙、当归尾。 |
【临床疗效】 治疗脑震荡32例,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无后遗症)12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尚有头晕失眠)10例,好转(症状减轻,仍有智力迟钝、心悸耳鸣)8例,无效2例。 |
【处方来源】 吉林延吉县朝阳川中心医院朴永日 |
【按 语】 本方不仅注重通窍活血,更兼养血平肝之功,但对于危重病人还须先给予其它有效措施对症处理,待病情比较稳定后再用本方治疗较妥。(徐荣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