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止咳。主治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 |
【处方组成】 紫苏15克、荆芥15克、大青叶30克、鸭跖草30克、四季青30克。加清水250毫升,浓煎。每日3-4次。病重热甚,可3-4小时服药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显效(服药后热退,症状消失)48例,有效(药后2-3天体温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消失)44例,无效(用药3天体温未降,症状末改善)8例。总有效率为92%。 |
【处方来源】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唐英。 |
【按 语】 本方治疗上呼道感染,疗效相当显著。荆芥、紫苏合用,发汗解表药效加强;鸭跖草、大青叶、四季青均为清热解毒之要药,联合使用抗菌范围随之增加。(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温补脾肾,活血化瘀。主治白塞氏病。 |
【处方组成】 炙附子10克、肉桂3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茯苓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归尾10克、红花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虚者可加黄芪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5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
【处方来源】 天津市南开医院吴之伍。 |
【按 语】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寒疡”、“阴疮”范畴,有脾、肾虚寒,寒邪凝聚而血瘀气滞。因此该方中炙附子能温脾、肾,祛寒止痛,现代医学证明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并能减少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它与肉桂、干姜配伍,功效更为增强。半夏、白术、茯苓能燥湿利水;党参、莪术、三棱、甘草能行气补中;红花、赤芍、归尾活血化瘀。临床治疗实践证明,本方对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本病反复迁延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均有效。(秦万章 秦立模)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活血,益气升阳。主治白塞氏病。 |
【处方组成】 野荞麦30克、草河车30克、天名精15克、山栀9克、当归9克、丹参9克、白芍9克、炒党参9克、茯苓皮15克、炙甘草3克、三妙丸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目赤多泪者加蔓荆子、白蒺藜、密蒙花;前房积脓者加黄芩、穿心莲、紫花地丁、茵陈;口腔糜烂较甚者加天花粉、灯笼草、鲜芦根;外阴溃疡脓性分泌物多者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露蜂房;小腿结节红肿者加鹿衔草、汉防己、乳香、没药。 |
【临床疗效】 治疗11例病程缠绵反复、持续甚久的白塞氏病患者,痊愈2例,显效4例,好转5例。 |
【处方来源】 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 |
【按 语】 由于患病日久,正气已衰,气血皆虚,要以后天水谷滋养,故采用本方治疗。方中炒党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之气血阴阳调和;同时以白芍、茯苓皮、野荞麦、炙甘草来柔肝健脾,养阴和胃,益肾利水;加上天名精、山栀、三妙丸、草河车清热消肿。这样使脾胃功能恢复,化水谷而输精微,中气充盈,湿热毒邪得化,阴津增加,虚火涵,溃疡得以愈合,结节可消散,从而获得良效。(秦万章 秦立模)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白塞氏病。 |
【处方组成】 水牛角粉3克或广犀角粉3克。每日2次,吞服。 |
【辨证加减】 如患者血管炎损害较严重,出现瘀血性病变、症瘕积聚等症,可加用桂枝5克、茯苓皮2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铁树叶30克、防已20克、香谷芽10克,水煎服。 |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有效率达90%以上。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华山医院黄正吉。 |
【按 语】 水牛角粉是犀牛角粉的代用品,它含有多种胆甾醇、氨基酸(没有天冬氨酸),肽类、胍基衍生物、蛋白质等。动物实验证实,该药有强心止血、调节白细胞功能,且有凉血、止血和解毒功能。另外,配以桂枝、茯苓皮等中药相佐,就进一步增强了温经活血、利水解毒的功能。因此对本病湿、热、毒症明显,并伴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体征者,本方有肯定的疗效。(秦万章秦立模)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滋养肝肾。主治白塞氏病。 |
【处方组成】 水牛角30克、板蓝根30克、黄连3克、知母9克、石膏30克、白茅根30克、丹参9克、沙参9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龙胆泻肝丸(包)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视力不清加枸杞子6克、草决明6克;小腿结节红斑严重加牛膝6克、桃仁6克;外阴溃疡久不愈合加黄芪30克、白术12克;口糜反复发作加龟版9克、鳖甲12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枳实9克;发热头痛加荆芥9克、防风9克;腰膝酸软加狗脊15克、菟丝子12克;畏寒尿多加党参12克、补骨脂15克、肉苁蓉16克;月经不调加益母草20克、女贞子9克;关节酸痛加秦艽12克、羌活9克、独活9克、威灵仙15克;舌苔厚腻加厚朴12克、苍术9克、陈皮9克、鸡内金3克;心悸不寐加枣仁3克、远志6克、桔梗6克。 |
【临床疗效】 治疗14例,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8.6%。 |
【处方来源】 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 |
【按 语】 方中水牛角、石膏、知母、白茅根清热凉血;板蓝根、黄连、玄参有解毒作用;丹参活血化瘀;沙参养阴生津;甘草益气和中。龙胆泻肝丸中的龙胆草、栀子、黄芩泻肝胆之实火;柴胡疏肝理气;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湿;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因此该方是泻中有补,又不伤阴,使邪去而正不伤。一般用于本病的急性发作期。(秦万章 秦立模) |
【功能主治】 功能泻火解毒,益气化湿。主治白塞氏病。 |
【处方组成】 生甘草30克、生地30克、党参18克、黄芩9克,半夏12克、生姜6克、黄连6克、干姜3克、大枣7枚,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溃疡严重,可用生甘草12克、苦参12克,煎汤外洗溃疡处;目赤加赤小豆20克、丹参12克;下肢浮肿加冬瓜皮20克、茯苓皮12克。 |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总有效率在80%以上。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赵锡武。 |
【按 语】 方中黄芩、黄连能泻上、中焦之火,但易伤胃伤津,因此又加生地、干姜、生姜、大枣以和胃养阴生律;党参益气;半夏燥湿;而大剂量的甘草(也有用生甘草9克,炙甘草9克,旨在用生甘草以解毒,炙甘草以和中)可使中气运而湿自化。因而对本病所致的眼目红肿、口舌糜烂、躯干皮损均有较好的疗效。(秦万章 秦立模) |
【功能主治】 功能滋补肾阴,调和阴阳。主治白塞氏病。 |
【处方组成】 熟地黄30克、山萸肉10克、干山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杭芍10克、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8例,痊愈7例,显效9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
【处方来源】 天津市南开医院吴之伍。 |
【按 语】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故用熟地滋补肾阴,山药补脾肾,山萸肉补肝肾,菟丝子、女贞子补肾阳,当归益气养血,麦冬养阴生津;而泽泻泄肾利湿,使熟地补而不腻;用茯苓健脾渗湿,使山药补而不滞;配丹皮清肝泻火使山萸肉补而不涩。此方相辅相成,养阴配阳,用于治疗有肾阴不足、虚阳上亢表现的白塞氏病有显效。(秦万章 秦立模)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散积。主治白塞氏病。 |
【处方组成】 (1)用采自福建之雷公藤生药去皮根的木质部10克,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浓缩至50毫升,过滤后重复1次,所得2液混合约100毫升,分3次口服,为1日量。3个月为1疗程。(2)提取雷公藤总甙,制成片剂,每日5-6片,每片10毫克,2-3次口服,疗程3个月。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1)方治疗26例,(2)方治疗21例,疗效基本相同,47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10例。但煎剂的副作用如恶心、胃脘不适、月经减少等较片剂为大。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口腔科医院郑际烈。 |
【按 语】 雷公藤是卫矛科植物,性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炎积等功用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和二萜类。医疗实践和实验室研究证明,雷公藤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秦万章 泰立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