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霍乱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霍乱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7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一.寒湿证:暴起呕吐下痢。补起时所下带有稀粪,继则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秽。腹痛。四肢清冷。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象濡弱。
1.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9克 白芷9克 大腹皮9克 紫苏9克 茯苓9克 陈皮6克 白术6克 厚朴6克 半夏曲6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生姜15片 红枣15枚加减
1.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
2.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红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加减;
2. 如兼心烦口渴,舌苔黄白相兼为寒热错杂,可加黄连、干姜以寒热并用。
3. 腹痛较甚,四肢不温为里寒偏胜,可加干姜、丁香、肉桂以散寒降逆,温中止痛。
4. 吐泻频繁,津液耗伤,筋失所养,筋脉拘急宜加吴茱萸、白芍、木瓜、蚕砂等以缓急和营,舒通筋脉。
变证
1.风寒客表,暑湿内阻:因暑月贪凉,阳为阴遏,邪阻中焦,症见吐泻交作,兼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舌苔白腻。治宜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
2.香薷饮加味
1.若表邪重者,可加青蒿以加强祛暑解表之功;
2.若兼见鼻塞流涕者,可和葱豉汤以通职解表;
3.若兼内热者,加黄连以清热;
5.若湿热积滞较甚而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者,可加木香、槟榔、黄芩、黄连等行气导滞、清热燥湿;
6.胸闷、腹胀、腹痛甚者,可加木香、砂仁、藿香、枳壳等化湿行气;
2.虚人感邪,内伤生冷:症见呕吐,泄泻,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舌苔白滑。治宜解表和中,化湿除秽。用
3.六和汤加减
砂仁3克 半夏3克 杏仁3克 人参3克 炙甘草3克 赤茯苓6克 藿香叶6克 白扁豆6克 香薷12克 姜厚朴12克 加减
1.若表寒重而头痛者,加羌活、白芷。
2.咳嗽而痰吐不畅者,加桔梗、前胡、枳壳、川贝;
3.肠鸣、腹泻甚者,加苍术、煨诃子肉以收敛固涩。
3.寒湿中阻,重伤脾阳:症见吐泻交作,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而滑,脉沉而迟。治宜温中健脾,化浊渗湿。可用理苓汤。此方以理中汤合五苓散两方组成,既可健脾温中,又可通阳利湿。
4.理苓汤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猪苓9克、泽泻15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桂枝6克
加减
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肉桂12克
. 2.心悸者加茯苓6克
4.口渴者,白术加至14克
5.腹中痛的加人参至14克
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
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10.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4.伤津脱液,阳亡衰微。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手足厥冷,螺瘪,头汗出,筋脉挛急,脉微细者。急宜温运中阳,以防虚脱。方用
5.附子理中汤加减。
1.风寒客表,因暑湿内阻证:因暑月贪凉,阳为阴遏,邪阻中焦,症见吐泻交作,兼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舌苔白腻。治宜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香薷饮加味。
2.虚人感邪,内伤生冷证:症见呕吐,泄泻,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舌苔白滑。治宜解表和中,化湿除秽。用六和汤加减。
3.寒湿中阻,重伤俾阳证:症见吐泻交作,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而滑,脉沉而迟。治宜温中健脾,化浊渗。可用理苓汤。
4.伤津脱液,阳亡衰微证: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手足厥冷,螺瘪,头汗出,筋挛急,脉微细者。急宜温运中阳,以防虚脱。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二.湿热证:吐泻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腹中绞痛,臭秽难闻。头痛,发热。口渴,心烦。转筋拘急。胸闷尿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燃照汤或蚕矢汤。
6.燃照汤
霍乱加减:
1. 呕吐酸腐(夹有食滞),加神曲、山楂以消食化滞。
2. 小便短少(湿热壅遏),加车前草、泽泻使邪从小便排出。
3. 转筋挛急(筋脉失养),加白芍合木瓜、吴茱萸,和营缓急,温通筋脉。
变证
1。湿热中阻、清浊相干:症见吐泻交作,泻下黄色水液,或带粘液和泡沫,发热头痛,口渴心烦,舌苔黄腻。治宜清化湿热,芳香化浊。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佩兰、六一散等使湿热得去,清升浊降,吐泻自除。
2.湿热蕴伏,内干肠胃;症见吐泻不止,口渴胸闷,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辛开苦降,祛湿清热,用连朴饮加减
3.热遏于湿,热深厥深。症见手足厥冷,腹痛自汗,舌红苔黄,口渴,唇面指甲皆青,呕吐酸秽,泻下恶臭,小便黄赤,六脉俱伏,洽宜清热生津。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方中石膏宜重用。切勿将本证误认为寒证,而妄投温燥之品。
7.蚕矢汤
晚蚕砂9克 生苡仁12克 大豆黄卷12克 陈木瓜9克 姜川连6克 醋炒半夏3克 酒黄芩3克 通草3克 焦栀子6克 陈吴茱萸2克 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霍乱加减:
1. 呕吐酸腐(夹有食滞),加神曲、山楂以消食化滞。
2. 小便短少(湿热壅遏),加车前草、泽泻使邪从小便排出。
3. 转筋挛急(筋脉失养),加白芍合木瓜、吴茱萸,和营缓急,温通筋脉。
变证
1。湿热中阻、清浊相干:症见吐泻交作,泻下黄色水液,或带粘液和泡沫,发热头痛,口渴心烦,舌苔黄腻。治宜清化湿热,芳香化浊。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佩兰、六一散等使湿热得去,清升浊降,吐泻自除。
8.葛根芩连汤
葛根12克(包)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藿香9克 佩兰9克 滑石18克 甘草3克 黄连9克
2.湿热蕴伏,内干肠胃;症见吐泻不止,口渴胸闷,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辛开苦降,祛湿清热,用连朴饮加减
9.连朴饮
制厚朴6克 姜川连3克 石菖蒲3克 制半夏3克 炒香豉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加减:
1.若腹泻较著,加炒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2.胸腹胀满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气消胀;
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凉血止血。
3.热遏于湿,热深厥深。症见手足厥冷,腹痛自汗,舌红苔黄,口渴,唇面指甲皆青,呕吐酸秽,泻下恶臭,小便黄赤,六脉俱伏,洽宜清热生津。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方中石膏宜重用。切勿将本证误认为寒证,而妄投温燥之品。
1.湿热中阻、清浊相干证:症见吐泻交作,泻下黄色水液,或带粘液和泡沬,发热头痛,口渴心烦,舌苔黄腻。治宜清化湿热,芳香化浊。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佩兰、六一散等使湿热得去,清升浊降,吐泻自除。
2.湿热蕴伏,内干肠胃证:症见吐泻不止,口渴胸闷,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辛开苦降,祛湿清热,用连朴饮加减。
3.热遏于湿,热深厥深证:症见手足厥冷,腹痛自汗,舌红苔黄,口渴,唇面指甲皆青,呕吐酸秽,泻下恶臭,小便黄赤,六脉俱伏,治宜清热生津。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方中石膏重用。切勿将本证误认为寒证,而妄投温燥之品。
竹叶20克 石膏48克 半夏12克 麦门冬24克 人参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包)
加减:
1.若胃阳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十,可加石斛、花粉。
2.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花粉、知母。
三.亡阴证:吐泻频繁,神疲无力,面色苍白。目眶凹陷,螺瘪,声嘶。口渴引饮。心烦,呼吸短促。尿少或闭。舌质干红,脉细数。
11.生脉散加味。
霍乱加减:本方宜加白芍、乌梅、甘草以酸甘化阴,加石斛、牡蛎以生津固涩。
四.亡阳证:吐泻过剧,四肢厥冷,汗出身凉,呼吸微弱,语声低怯。舌质淡,脉沉细或细微欲绝,至数不清。
12.通脉四逆汤。
加减:
1.面色赤者加葱九根
2.腹中痛者,去葱,加白芍6克;
3.呕吐者,加生姜6克;
4.咽痛者,去白芍,加桔梗3克 如果利止而脉不出者,去桔梗,虽人参9克
霍乱加减:本方宜加人参益气固脱。加白术健脾祛湿,并合附子为术 附汤以温复脾肾之阳。
变证
阴液枯竭,阳气欲绝,症见大汗淋漓,四肢冰冷,声音嘶哑,拘急转筋,脉沉细欲绝。本病至此危在顷刻,若骤与大剂辛热回阳,则其津液愈涸,用参附汤和生脉 散合方。
1.阴液枯竭,阳气欲绝证:症见大汗淋漓,四肢冰冷,声音嘶哑,拘急转筋,脉沉细欲绝。本病至此危在顷刻,若骤与大剂辛热回阳,则其津液愈涸,用参附汤和合方。
13.参附汤
加减:
1.当用于休克、心衰而见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大汗不止的阳气欲脱之证时,可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芍、炙甘草等敛汗潜阳之品,以增强固脱之效。
2.若伴有烦燥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益气养阴。
3.服药时药味比较顺口的,病情有点好转。说明给您的药方是对症的。
14.生脉散
加减:
1.当用于休克、心衰而见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大汗不止的阳气欲脱之证时,可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芍、炙甘草等敛汗潜阳之品,以增强固脱之效。
2.若伴有烦燥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益气养阴。
3.服药时药味比较顺口的,病情有点好转。说明给您的药方是对症的。
五.干霍乱证: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玉枢丹。(这都是危证)
1.湿邪壅实,气机窒塞者,可用
15.排气饮(陈皮 藿香 枳实 香附 乌药 厚朴 泽泻 桂枝),温中破气而消滞。
2.气机欲通,大便泻而不出者,可用
厚朴汤(高良姜 厚朴 朴硝 大黄 槟榔 枳壳),温中破满,泻下通便。
3.小便不通者,宜用
16.冬葵子汤(冬葵子 滑石 香薷 木瓜),利尿化浊,以泻其邪。
4.若吐泻通畅,病势已减,可用
17.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浊,祛湿辟秽以善其后。
霍乱其他治疗
(一)单方验方
l,丁香24克,炮附子,白胡椒各3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温开水送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本方适用霍乱之寒湿证.
2.三圣丹:“治寒湿为病…霍乱吐泻。木香(一两不见火),明雄黄(二两),明矾(三两)共研细末。以鲜荷叶、橘叶、藿香叶各二两,捣汁丸,绿豆大,每服九分,重者再服。(《随息居重订霍乱沦.药方篇》)。 .
3.苎麻嫩叶12克,生盐3克,将叶洗净捣烂取汁,和盐用开水冲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可用于霍乱之湿热证。
4.藿香叶、陈皮各15克,水二盏煎,温服(《百一选方》)治署湿秽浊,相干肠胃,卒然发病,吐泻交作。 '
6.木瓜30克水煎服,余汤浸青布裹其腓。本方加桑叶七片尤良(《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引圣惠方》)。治霍乱转筋。 .
6.白扁豆为末,醋和服(《普济方》)。治霍乱转筋。
7.槟榔末15克,童便半盏,水一盏煎服,治干霍乱,心腹胀痛,不得吐利,烦闷欲死(《圣济总录》)。
8.乱发一团,烧灰,盐汤二升,和服取吐,洽干霍乱,胀满烦躁(《十便良方》)。
9.紫苏,捣汁服,干者煎服,此方治因食鱼蟹诸水族(即水生动物)而腹痛吐利不止者(《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引肘后方》)
10。大蒜研炒热,敷脚心,治霍乱吐泻转筋者(《杂病广要.霍乱》)。
11.胡椒七粒,以布包之嚼碎纳脐中,用膏药封之,再以热桉之,盖被卧,少顷腹中感热有汗,则寒邪散矣。甚者用回阳膏贴脐间(《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适用寒湿重证。
霍乱预防护理
一,预防
无论是类霍乱或真性霍乱,均应切实重视预防工作,饮食必须清洁卫生,勿食馊腐变质的食物。避免因热贪凉、,特别是夏令天暑地湿,秽浊之气较多,饮食与饮水的卫生更当注意。如果发现本病,应当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现代化验手段,确诊为真霍乱者,必须严加隔离,并保护水源和食物,杜其蔓延。
二,护理 .
1.发病期间,吐泻交作,以禁食为佳。若吐泻巳多,邪衰正虚者,方可以。清米汤温饮之,以为接续,不可禁之太过,反致胃气难复。(《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治法篇》)。
2.患者宜卧床休息,住处要保持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吐泻之物应随时清除干净。正如《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治法篇》提出。。吐泻秽浊,随时扫除净尽,毋使薰触病人与旁人,医来尤宜加意,否则臭难向迩,如何息心静气以辨证耶。
3。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令其镇静,因霍乱之病,系由中焦气机的逆乱,病情危急,若患者处于紧张状态,势必致气机更为逆乱,病势加重。即谓s 。凡患急证,病人无不自危,旁人稍露张惶,病者遂谓必死,以致轻者重,而重者吓杀人矣。(《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治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