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2.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黄古文应用癫痫散胶囊,组成为丹参、当归、白花蛇、蜈蚣、竹茹、半夏、枳实、茯苓、陈皮、橘红、全蝎、紫河车、人参、何首乌、天冬、麦冬、青黛、远志、冰片、地龙、僵蚕、皂角、礞石、菖蒲、沉香、天麻、白矾、胆南星、郁金、黄芩、桂枝、柴胡、白芍、钩藤、蝉蜕、栀子、天竺黄、白术、神曲、琥珀、熟地、山萸肉、大黄...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暂未分类

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痫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9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一.肝风痰浊证:发作前眩晕、头昏。发作前胸闷、乏力。发则突然跌倒,口吐涎沫,神志不清。抽搐,两目上视。苔白腻,脉弦滑。

1.定痫丸

天麻3克 川贝3克 姜半夏3克 茯苓3克 茯神3克 胆南星1.5克 石菖蒲1.5克 全蝎1.5克 炒僵蚕1.5克 真琥珀1.5克 陈皮0.45克 丹参6克 麦冬6克 辰砂0.9克 甘草12克(包)  

加减:

1.犬痫,杏仁5枚,煎汤化下;

2.羊痫,薄荷0.9克,煎汤化下;

3.马痫,麦冬6克,煎汤化下;

5.猪痫,黑料豆9克,煎汤化下。

痫证:

1. 若无伤津表现可去麦冬

2. 若痰粘不利加瓜蒌。

3. 若痰涎清稀而多可加干姜、细辛

加减:

1. 胁胀嗳气者,加柴胡枳壳青皮陈皮疏肝理气;

2. 眩晕、目斜风动者,加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重镇熄风。

临证参考基本方中全蝎僵蚕等虫类搜剔药可研粉吞服,但因其有一定的毒性,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切不可骤用重剂。

二.肝火痰热证: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而干,咯痰不爽,便秘。发作时昏仆、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2.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酒龙胆草3克 栀子4.5克 炒黄芩4.5克 泽泻6克 木通4.5克 车前子4.5克 当归1.5克 酒生地黄4.5克 柴胡3克 生甘草3克 姜南星7.5克 半夏7.5克 枳实6克 茯苓6克 橘红4.5克 石菖蒲3克 竹茹2克 甘草2克 

加减: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7.若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者,为痰郁化热,内陷心包,可加黄连、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8.若舌质紫暗,为内有瘀血,可酌加丹参桃仁、丹皮等,以活血化瘀通络。

痫证:可加入生石决明、钩藤以潜阳熄风定痫。

1. 若大便秘结甚者可加大黄

加减:

1.火盛伤津出现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者,宜加麦冬、南沙参养阴生津;

2. 便秘不通者,宜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临证参考本证往往由邪滞体内,久郁化热,或火热炽盛所引发,故治以清郁热,泻肝火,清郁热尚可予丹皮、赤芍柴胡大黄等,泻肝火尚可予黛蛤散。

三.肝肾阴虚证:发作日久,腰痠,头晕,眼花。五心烦热,记忆力日衰。舌红少苔,脉细数。

3.大定风珠

生白芍18克 阿胶9克 生龟甲12克 干地黄18克 麻仁6克 五味子6克 生牡蛎12克 麦冬18克 炙甘草12克 

鸡子黄2个(后下) 生鳖甲12克  

加减:

1.喘,加人参; 

2.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

3.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4.兼低热者,酌加地骨皮、白薇知母、丹皮以退虚热;

5.有痰者,酌加天竺黄、贝母、制半夏以清热化痰。

痫证:

1. 若无大便可去火麻仁

2. 若伴性急心烦,心肝火旺可加龙胆草、灯芯草。

3. 若纳谷不香宜加入焦山楂、麦芽神曲

肝肾阴虚 证候 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数。常用方

4.左归丸加减;

大怀熟地12克 炒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山茱萸6克 酒川牛膝6克 盐菟丝子6克 鹿角胶6克(焗) 龟胶6克(焗)加减: 

1.滑精者,去川牛膝

2.无火象者,去龟胶

3.真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以养阴清热;

4.火?烁肺金,干咳少痰者,加百合以润肺止咳;

5.夜热骨蒸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

6.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

7.大便燥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

8.气虚者,加人参以补气。

加减:

1. 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可选用生牡蛎、鳖甲滋阴潜阳,柏子仁、磁石、辰砂宁心安神,贝母、天竺黄、竹茹清热除痰。

2. 心中烦热者,可加焦山栀、莲子心清心除烦;

3. 大便干燥者,可加玄参、天花粉、火麻仁、郁李仁养阴润肠通便。

临证参考本证患者常因反复发作,久病伤肾,故须处处顾护肾脏精血,不可过分应用刚燥之品,并需因势利导,以柔克刚。若神疲面苍,久而不复,为阴精气血俱虚,当大补精血,宜常服河车大造丸。

四.脾胃虚弱证:痫证日久神疲乏力眩晕时作。食欲不佳,或呕恶,便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濡弱。

5.六君子汤加味;

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加减: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痫证:

1. 宜加入生龙骨、钩藤、僵蚕以镇肝熄风。

2. 若气短甚者可加入柴胡、升麻以升清阳之气。

3. 若呕恶、腹胀可加枳壳竹茹以和降胃气。

4. 若痰浊较甚可加菖蒲、远志胆南星以开窍化痰止痫。

加减:

1. 痰浊盛而恶心呕吐痰涎者,可加胆南星、瓜蒌、菖蒲、旋覆花等加强化痰降逆之力;

2. 便溏者,加薏苡仁、炒扁豆、炮姜等健脾止泻。

临证参考补气健脾,可杜绝生痰之源,故本证患者平时宜常服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药以调理,并注意药物、饮食、劳逸等结合调治。

  心血不足 证候 平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头晕健忘,发时则突然从工作或睡眠状态中站起徘徊,或出走,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数。常用方

6.酸枣仁汤加减;

酸枣仁48克(包)、川芎6克、当归6克、生地黄9克、知母6克、党参9克、茯神6克、远志6克、甘草3克   

加减:

1.若心烦不眠,属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较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或生地黄、玄参、白芍等,以养血滋阴清热;

2.兼见五味子、白芍、浮小麦以安神敛汗;

3.心悸较重者,加龙齿龟甲珍珠母等以镇惊安神;

4.心悸多梦,时有惊醒,舌淡,脉细弦,属心胆气虚者,可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

5.如精神抑郁,心烦不眠较甚者,可合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合欢皮以缓肝安神解郁,或加入合欢花、夜交藤石菖蒲郁金等解郁安神之品,疗效更好。  

加减:

1. 经常夜游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生铁落镇心安神;

2. 头晕健忘较甚者,加胡桃仁、胡麻仁、制何首乌、紫河车补养精血。

临证参考本证常由后天之本失于调养所致,故平时应重视健脾益气生血,可常服八珍汤、归脾汤等方药。

五.气虚血瘀证:头部或胸胁刺痛。精神恍惚,心中烦急。头晕气短。发时昏仆无知。抽搐。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脉弦而涩。黄芪赤风汤送服龙马自来丹

7.黄芪赤风汤

黄芪60克 赤芍3克 防风3克 

加减:  

1.治癫痫时可加天麻全蝎僵蚕、菖蒲、半夏竹沥

2. 治治疗瘫腿,可加木瓜、牛膝防已、薏苡仁、茯苓党参

3. 若癫痫发作后,伴有眩晕、心悸、惊恐恍惚、睡眠不安、胸膈满闷、其寸口脉细或细弱者,本方加远志、菖蒲、五味子、酸枣仁、朱砂,以通窍宁心;

4. 若伴见面黄肌瘦、或轻度浮肿、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脘腹胀满、饮食不化、大便溏薄、其脉浮虚者,本方加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以补益脾胃;

5. 若倦有头眩、眼花、耳鸣、怔忡、健忘、遗精者,本方合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以补益肝肾。

加减:

1. 若兼有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

2. 若体质壮实可酌加螟蚣、全蝎僵蚕则熄。 风通络作用更强。

3. 若兼见颈项强直加葛根

4. 若头部刺痛难以缓解,可加麝香、葱白以通络止痛。

8.龙马自来丹。

马钱子240克 地龙8条(去土焙干为末) 香油500克

 瘀血内阻 证候 发则卒然昏仆,瘼疭抽搐,或仅有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平素多有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遗症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常用方

9.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加减: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香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或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加减:

1. 夹痰者,加半夏胆南星竹茹

2. 伴抽搐重者,加钩藤、地龙全蝎

3. 瘀血重者,可加水蛭、虻虫等虫类药。

临证参考本证由外伤或久病所致,若遇劳累、情绪波动及气候变化等常易诱发。故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等,遇气候突变宜在家静养。

痫证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1.做好孕妇保健,避免惊吓、劳累,以免眙气受损。

  2.保持患者心情舒畅,勿过劳或伤风淋雨。

  3.不要独自外出,不宜登山、骑自行车、高空作业,水上作业或驾驶车辆。

.二、护理 .

  1.发作时宜有人看护。 。

  2: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窒息。

  3.注意除去义齿,保护舌头。

  4.发作时可使侧卧,使痰涎易于排出。

  5.禁止饮酒。因酒性辛热助湿生痰,且刺激性太强。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助火之品,脾胃虚弱者,慎食寒凉冷食

  1.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李时珍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1次1丸研服。适用于阳痫急性发作期见有神志障碍者。

  (2)紫雪散(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1次1.5g,口服或鼻饲。适用于痫病急性发作期有四肢抽搐者。

  (3)苏合香丸(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1次1丸,研服或鼻饲。适用于阴痫急性发作期有神志障碍者。

  (4)人参归脾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可长服。适用于痫病缓解期以脾虚为主者。

  (5)六味地黄丸(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6g,每日2次。可长服。适用于痫病缓解期以肾虚为主者。

  2.单验方

(1)惊痫汤:丹参30g,赤芍12g,红花4.5g,夜交藤30g,酸枣仁15g,地龙9g,珍珠母309,水煎服。治疗瘀血阻滞,心神不宁之惊痫。

(2)气痫汤:丹参30g,赤芍12g,红花4.5g,川楝子9g,青、陈皮各9g,白芷6g,合欢皮30g,水煎服。治疗气滞血瘀之痫病。

(3)风痫汤:丹参30g,赤芍12g,红花4.5g,葛根9g,薄荷3g,大青叶30g,地龙9g,珍珠母30g,水煎服。治疗肝阳化风,瘀血阻络之痫病。

(4)痰痫汤:丹参30g,川芎9g,红花4.5g,半夏9g,胆南星6g,地龙9g,僵蚕9g,夜交藤30g,珍珠母30g,水煎服。治疗痰瘀交阻,肝风内动之痫病。

  3.针灸

  (1)肝风痰浊证者,针刺心俞、肝俞、鸠尾、间使、丰隆、神门。

  (2)肝风痰热证者,针刺风池、太冲、曲池、足三里。

  (3)癫痫反复频发者针印堂、人中,灸中脘,也可针会阴、长强。

痫证现代研究

  西医之癫痫属中医痫病范畴。目前中医药治疗痫病在减少发作频度,减轻发作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都有一定进展,尤其是随着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化,出现了许多具有较好疗较的专方专药。现就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研究

  王兆荣认为本病病位在脑,病机责之肝肾,肝肾损伤,脏气不平是癫痫的病理基础,瘀血、风、痰蒙蔽清窍,流窜经脉则是造成痫病发作的基本因素。若痫病日久,必致脏腑愈虚,瘀血、痰浊愈结愈深,而使病证久发不愈,临床上以瘀血阻窍最多,其次为肝郁气滞,其次为肝肾阴虚,再次为风痰闭阻、热邪上扰。综上瘀血、风、痰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活血、熄风、豁痰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四川中医,1995,<7>:16~17)。郑清莲认为本病虽其症各异,其型不一,但究其病机,则所差无几。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升降失职,以致风、痰、火、气四者交杂为患。责之于脏腑则与肝脾心肾及脑有关。病机演变为七情不遂,气机不畅而致郁,肝郁克脾,脾虚生痰,痰迷心窍则意识丧失,痰郁化热,热盛化火,火极生风而见抽搐。治宜清热化痰镇惊熄风为主(陕中医学院学报,1994,<2>:19~20)。高国举认为本病病因多端,其中以骤受惊吓而致者尤为多见。人若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脏腑,肝肾受损则致精微不布,痰浊内聚,经久失调,一遇诱因痰浊或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蒙蔽清窍,发为痫病。治宜镇心安神,豁痰开窍,熄风止痉,肝肾脾胃并调,标本兼顾(浙江中医杂志,1992,27<10>:444~445)。

  二、临床治疗研究

  1.辨证论治蒋改苏等本病分为几型治疗:风痰型,治拟熄风化痰、养心止痉,用定痫丸加减;痰热型,治拟清火涤痰,养阴止痉,药用竹沥达痰丸加减;心肾亏虚型,治拟平补心肾,柔肝止痉,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癫痫61例,痊愈39例,近期治愈18例,好转4例(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8~19)。

  2.主方加减刘玺珍应用抗癫丸为基础方:白术20g,茯苓20g,天竺黄20g,胆南星20g,陈皮lOg,半夏lOg,石菖蒲20g,冰片2g,天麻20g,羚羊角20g,珍珠粉20g,地龙15g,琥珀15g,白僵蚕15g,蜈蚣15g。痰热盛加礞石20g,大黄15g,牵牛子20g;瘀血阻滞加水蛭20g,炮穿山甲20g;心肝火旺加栀子lOg,黄连lOg,龙胆草lOg;脾胃虚寒加人参lOg,白胡椒lOg;肾虚加紫河车20g,鹿角15g,龟甲20g;阴虚风动加牡蛎30g,白芍30g,鳖甲30g;月经期发作增加者,加巴戟天15g,红花20g;因饮食积滞诱发者加莱菔子20g,牵牛子20g。将基本方及辨证加药共研为极细末,水泛为丸。治疗各型癫痫258例,显效155例,有效56.例,效差2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1.8%(河北中医,1995,<2>:8~9)。王兆荣应用礞龙菖星汤(礞石、菖蒲各309,龙骨209,胆南星lOg,赤芍159,全蝎59)分型加减:瘀血阻窍加丹参、川牛膝黄芪地龙;风痰闭阻加天竺黄、远志僵蚕;热邪上扰加黄芩生地、钩藤、地龙;肝郁气滞加郁金栀子、天竺黄、牡蛎;肝肾阴虚加牛膝、山药、枸杞、紫河车。治疗癫痫54例,治愈率66%,总有效率94.4%(四川中医,1995,<7)

  3.专方专药朱秀罗应用抗痫灵,组成为:白矾30g,人工牛黄1g,天麻15g,全蝎15g,蜈蚣10条,胆南星15g,玳瑁15g,羊鼻虫(焙)15个,天竺黄lOg,赤金30张,琥珀159,青礞石(煅)309。共研细末装胶囊治疗各型癫痫150例,基本控制127例(84.67%),无效23例(15.33%)(河南中医,1995,15<4>:241)。黄古文应用癫痫散胶囊,组成为丹参当归、白花蛇、蜈蚣竹茹半夏枳实茯苓陈皮橘红全蝎紫河车人参、何首乌、天冬、麦冬青黛远志冰片地龙僵蚕皂角、礞石、菖蒲、沉香天麻白矾胆南星郁金黄芩、桂枝、柴胡、白芍、钩藤、蝉蜕、栀子、天竺黄、白术神曲琥珀熟地、山萸肉、大黄朱砂等40余味,将上药去杂质,熬膏烘干研末装胶囊而成,治疗各型癫痫300例。显效140例(46.66%),好转98例(32.66%),有效42例(14%),无效20例,显效率79.32%,总有效率93.32%(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23~24)。

  纵观文献,中医药治疗痫病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疗效的总结多采用一般临床观察,经过大样本、控制、对照研究,总结疗效的不多,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