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3 秒,为您找到 388345 个相关结果.
  • 茯苓丸

    697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甄权方:茯苓丸 处方 茯苓 白术 椒目各30克 木防己 葶苈 泽泻各38克 甘遂80克 赤小豆 前胡 芫花 桂心各15克 芒消50克(别研) 制法 上十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每次5丸,用蜜汤送下,每日一次。稍加,以知为度。 ...
  • 枇杷叶散

    722 0001-01-01 《中药方剂》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枇杷叶散 处方 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 ...
  • 赤茯苓散

    1455 0001-01-01 《中药方剂》
    《圣惠》卷四十八:赤茯苓散 别名 七气汤 处方 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
  • 槐角丸

    681 0001-01-01 《中药方剂》
    《中国药典》:槐角丸 处方 槐角(炒)200g 地榆(炭)100g 黄芩100g 枳壳(炒)100g 当归100g 防风100g 性状 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
  • 卷之二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篇

    1194 0001-01-01 《素问直解》
    异法者,一病而治各不同,有砭石毒药灸微针导引诸法也。方宜者,东方砭石,西方毒药,北方灸,南方微针,中央导引也。圣人杂合以治,用各不同,五方之病,皆得其宜,故曰异法方宜。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即异法方宜之义。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
  • 防风丸

    838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防风丸 处方 防风(洗)川芎 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60克 朱砂(研,为衣)15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主风痰郁热上攻,头痛恶心,项背拘急,目眩旋晕,心中烦闷,手足无力,骨节疼痹,言语謇涩,口眼瞤动,神思恍惚,痰涎壅滞,昏愤健忘,虚烦少睡。...
  • 茴香丸

    774 0001-01-01 《中药方剂》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茴香丸 处方 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吴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实24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4.5克。 功能主治 温经导滞,理气止痛。主寒凝肝经。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姜汤送下。 摘录 《疡...
  • 加味理中汤

    971 0001-01-01 《中药方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加味理中汤 处方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干姜(炮)干葛 川芎各等分 制法 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 治饮酒过多,及啖炙博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仁斋直指...
  • 安胎散

    1280 0001-01-01 《中药方剂》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安胎散 处方 熟地 艾叶 白芍(炒)川芎 黄耆(炒)阿胶(炒)当归 甘草(炙)地榆各3克 功能主治 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上药加姜、枣,水煎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胎产新书》卷一:安胎散 处方 当归2钱,川芎2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