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一、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

    1508 0001-01-01 《金针秘传》
    世人每以针灸学术,久已失传。又有谓针灸家多守秘密,靳其术而不传,此皆未悉针灸学之甘苦,是以有此想当然之说耳。无论何种学术,凡可以文本相传者,多属其中之糟粕。若其精华所在,绝非文本可以相传。 其中之曲折奥妙,非由耳提面命不可,甚至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孟子所谓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非故靳其术而不传,实有千言万语,而不能领略一二者。即孟子之所谓巧,...
  • (拼音C)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718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长虫 出《诸病源候论》。即蛔虫。详蛔虫病条。 长虫病 病名。即蛔虫病。《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 长谷 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在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环跳穴

    1713 0001-01-01 《针灸穴位》
    环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枢中、髀枢、髌骨、髋骨、分中、髀厌、钚铫、环铫。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直刺2-3寸。 名称 环跳穴别名 枢中...
  • (拼音S)第十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175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少阳维 经外穴名。《外台秘要》:“少阳维二穴,在内踝后一寸动筋中是。”所述位置似与足少阴肾经太溪穴同位。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其定位在太溪与复溜穴正中间。主治脚气,下腿慢性湿疹,狼疮,下肢麻痹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少阳为枢 生理学名词。指经脉的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少阳主三阳之中,属半表...
  • 针余琐谈(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一、颈肌挛痛针即和 某纺织厂车间主任钱女士,余幼年同学之室也,年将半百而素来康健。乙亥(1995年)夏末,一日晨起,觉右侧颈肌疼痛,牵强不适。急趋劳保医院摄片,示颈椎第五、六、七椎骨质增生。施用多法治疗而症不解,遂急急赶至余处。余查见右颈胸锁乳突肌痉挛突起,按之痛甚。项后僵硬,头部转侧则掣痛异常。行走及上肢活动时,颈项不能协调动作。先为针足三里双穴,以三...
  • 第三节 妇科疾病

    1304 2023-11-28 《针灸学-下》
    第三节 妇科疾病 第三节 妇科疾病 第三节 妇科疾病 〔自学时数〕2学时 〔面授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乳少、阴挺等疾病的针灸辨证、处方、方义。 2.掌握绝经期前后诸证、带下、妊娠恶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等疾病症状和针灸处方。 3.熟悉滞产、阴痒、不孕的针灸处方和治法。
  • 聚泉穴

    1858 0001-01-01 《针灸穴位》
    聚泉,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语门。位于口腔内,舌背正中缝之中点处,共1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分支,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主治舌强、舌缓、味觉减退、久嗽不愈、哮喘、消渴等。直刺0.1-0.2寸。 名称 聚泉穴别名 语门出处 《针灸大成》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口腔内,舌背正中缝之中点处,共1...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

    497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脉经》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