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182755 个相关结果.
  • 伤寒正名论

    今人见发热数日不凉,即混名之曰伤寒。而不辨其为风、为寒、为湿、为热、为温,一例以豆豉、豆卷、牛蒡、沙参、生地、洋参、石斛投之,此大谬也。不知此数病者,虽隶于伤寒门类,皆由伤寒传变,不得混名之曰伤寒,而以冬至以前所发之真伤寒治之。况其所用者,并非伤寒方,且其所视者,亦并非伤寒症,特欲以伤寒两字愚病家耳。《素问》曰∶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
  • (拼音J)第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397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夹脑风 病名。即两太阳连脑痛。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有夹脑风者,两太阳连脑痛是也。”《证治要诀·头痛》:“有偏正夹脑风,服川乌附不愈,用莲子、草乌而愈者,此乃毒攻毒之意。”参见脑痛条。 夹热腹痛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所致腹痛,伴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
  • 卷四 热论篇第三十一

    818 0001-01-01 《素问识》
    马云:首言热病者皆伤寒之类。故即以热论名篇。 今夫热病  甲乙。外台。无今字。 伤寒之类也  张云:伤寒者。中阴寒杀厉之气也。寒盛于冬。中而即病者。是为伤寒。其不即病者。至春则名为温病。至夏则名为暑病。然有四时不正之气。随感随发者。亦曰伤寒。寒邪束于肌表。则玄府闭。阳气不散越。乃郁而为热。故凡系外感发热者。皆伤寒之类。马云:水热穴论。帝问。人伤于寒。而传...
  • 伤寒温疫论一条

    943 0001-01-01 《伤寒补亡论》
    雍曰。伤寒时气。症类亦多。或名伤寒。或名温病。或曰时行。或曰温疫。或曰温毒。或以为轻。或以为重。论说不一。益令人惑。大抵其病往往有一种实时发者。必轻。经时而发者。必重也。且如伤寒一病。仲景以为冬伤于寒。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盖初感即发。无蕴积之毒气。虽为伤寒。而其病亦轻。 仲景又曰。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是则既伤于寒。又感于温。两...
  • 卷十八

    899 0001-01-01 《玉机微义》
    [子部,医家类,玉机微义   钦定四库全书 玉机微义卷十八   明 徐用诚 原辑 刘 纯 续增 内伤门 按此一门东垣先生内外伤辨法也议论方制精备故不取他书但其间不系内伤法皆节而不录内论暑证者附入暑门 辨脉法 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於人迎气口人迎脉大於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於人迎为内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於左手...
  • (二)证候

    1342 2023-11-28 《黄帝内经讲解》
    (二)证候 (二)证候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素问•厥论》 [讲解] 本文论述寒厥的病机。 足三阳经起于足趾之外侧端。由于三阳脉气衰于下,则阳气少而阴气盛,阳虚阴盛则寒,故为寒厥。推演之,则凡是阳气亏虚,致阴盛阳衰者,都可引起寒厥。 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