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6338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医纲提要》
956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医论著作。八卷。清·李宗源撰。刊于1830年。作者以“阴阳内外,表里寒热,虚实燥湿,升降通塞”为医学大纲,全书按此纲要选辑历代医书有关论述,结合个人经验,根据上述大纲,分阴阳、内外等8部阐述。各部有总论、病证辨析及治法,介绍治疗方剂,并附医案。论述内容广泛,治法多宗张仲景《伤寒论》。现存多种清刻本。
(拼音Y)第十二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650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医林 医界的别称。古代称文士所荟萃的士界为士林,由此衍生,而将医生组成的医界称为医林。 《医理真传》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郑寿全撰于1869年。作者探《内经》“善诊者察色脉先别阴阳……”之旨,认为在诊病中“识阴阳”是最关重要和最难的课题。全书从阴阳化生平衡、制约等辨证关系来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卷一医理医论;卷二-四以问答形式记...
第三节 五轮八廓学说在临证上的应用
1561
2023-11-28
《中医眼科学》
第三节 五轮八廓学说在临证上的应用 第三节 五轮八廓学说在临证上的应用 五轮八廓内应五脏六腑,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古人的经验认为轮廓属标,脏腑属本。轮之有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证时运用五轮八廓学说,通过观察眼部各轮廓症状表现,辨别相应脏腑的病变。这种从眼的局部进行脏腑辨证的方法,即中医眼科独特的五轮八廓辨证法。 五轮八廓学说,从...
临证须辨疑似
2265
0001-01-01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治病首重识证,此为历代医家一致共识,如《临证指南》曰:“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而识征之关键在于辨证,何谓辨证? 所谓证,即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某阶段本质之一种概念。辨证是在全面搜集四诊素材基础上,运用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从而得出相对合理之证候诊断。然由于...
《伤寒贯珠集》
678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著作。八卷。清·尤怡编撰。刊于1810年。只取六经证治原文,不录前三篇和后八篇。以伤寒治则为纲,类列原文。卷一-二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等法;卷三-四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辨法、杂治法;卷五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论太阴诸法、脏病、经病、经脏俱病等;卷七论少阴诸法,少阴脉证及清、下、温法,生死法等;卷八论厥逆进退之机...
《伤寒贯珠集》
645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伤寒著作。八卷。清·尤怡编撰。刊于1810年。只取六经证治原文,不录前三篇和后八篇。以伤寒治则为纲,类列原文。卷一-二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等法;卷三-四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辨法、杂治法;卷五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论太阴诸法、脏病、经病、经脏俱病等;卷七论少阴诸法,少阴脉证及清、下、温法,生死法等;卷八论厥逆进退之机...
《医学心悟》
918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综合性医书。五卷。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卷一总术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二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三-五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全书语言精练,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有个人自拟经验效方,在临床医学门径书中很有影响。现存初刻本等...
1..
«
10
11
12
13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