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5 秒,为您找到 63387 个相关结果.
  • (其他)第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609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幼幼集成》 儿科著作。六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对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卷一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二-四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验方及外治法等;卷五-六为作者删订《万氏痘麻》的各种歌赋17...
  • 《医学心悟》

    1055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综合性医书。五卷。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卷一总术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二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三-五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全书语言精练,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有个人自拟经验效方,在临床医学门径书中很有影响。现存初刻本等...
  • 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 清•薛雪著,撰年不详。 本书专论湿热时病。不分卷,设四十六条,分论湿热诸证之治,每条之下均附有薛氏自己的注解。本书详论湿热病之性质、特点、感人途径、湿热主证、兼证的治则方药,并于最后详析湿热所致的痉、厥、疟、痢诸证的辨治。 薛氏十分重视湿热病发病的内因,他说:“太阴内伤,湿邪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
  •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09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黄帝八十一难经》 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旧题秦越人撰,该书不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未提及,刘向、刘歆父子及李柱国校医书时也不曾记载,直到东汉未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时才在序文中提到《八十一难》,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是最早主译《难经》的人。因此,研究者多认为:《难经》成书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该书也带有这一时期某些文化印记。《难经》共3卷(一说...
  • 皇汉医学丛书

    皇汉医学丛书 皇汉医学丛书 陈存仁辑,刊于1936年。 本丛书由陈氏汇集日人所著的中医药名著而成,其中包括七十二种。 ―、总类: 1.《素问识》八卷卷首一卷。丹波元简著。 2.《素问绍识》四卷。丹波元坚著。 3.《难经疏证》二卷。丹波元胤著。 4.《医事启源》一卷。今村亮祗卿著。 5.《医家千字文》一卷。惟中时俊著。 6.《证治摘要》...
  • 1212 0001-01-01 《望诊遵经》
    予先君石城翁。讳坤坚。字义彰。读书之暇。尝谓予曰。医之为道。至精至微。明辨而行之。则可以济众。冒昧而施之。适足以杀人。尔学医有年矣。抑亦知其要否。予起而对曰。昔轩辕氏定本草。作内经。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汉晋唐宋。鲜能出其范围。今读其遗文。会其旨趣。其法门有二。一曰诊。一曰治。望闻问切者。 诊法也。针灸药石者。治法也。将欲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
  • 卷十一 本草(三)

    1283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文氏(彦博)节要本草图〕佚 自序曰。余尝以近世医工。虽处方有据。而用药不精。以至疗发寡效。盖古医药。率多自采。故桐君着采药录。备花叶形色。别其是非真假。用之决无乖误。服之感得痊愈。而又择郡国地产之良。及春秋秀实之候。今则不然。药肆不能尽识。但凭采送之人。医工鲜通本草。莫辨良苦之难。加之赝伪。遂以合和。以兹疗治。宜其寡效。唐室之盛。置药园生本草图。欲悉知其形...
  • 243-247条

    1430 2023-11-28 《伤寒论讲解》
    243-247条 小结 243-247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1)。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243] 吴茱萸汤 吴茱萸 一升,洗 人参 三两 生姜 六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讲解 〕本条论述胃气虚寒,食谷欲呕的证治。以及上焦有热致呕的辨证。 (1)食谷欲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