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0
秒,为您找到
98859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新明2穴
936
0001-01-01
《针灸穴位》
新明2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位于额部,眉外端直上1寸,外开0.5寸处是穴,左右计2穴。布有颞神经的分支颧面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下颌神经的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急慢性视神经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近视、麦粒肿、角膜溃疡、结膜炎等。进针后,针尖向额部沿皮下平刺0.5-0.8寸。 名称 新明2穴出处 ...
38.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
606
0001-01-01
《中医眼科备读》
【组成】天麻10g ,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川牛膝10g,杜仲10g,黄芩10g,栀子10g,益母草10g,桑寄生10g,夜交藤10g,茯神1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原方主治】肝阳偏亢,或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 【眼科临床应用】适用于肝阳上亢的各种眼病,伴头眼胀痛,舌红苔薄,脉弦数者...
第92章 视网膜脱离
602
0001-01-01
《急诊医学》
视网膜脱离并非视网膜与脉络膜的脱开,而是视网膜本身的色素上皮与神经视网膜之间的分离。胚胎发育时,眼杯的外层和内层套叠在一起,外层分化为色素上皮层,内层则分化为其他各层,均属于神经视网膜,简称为视网膜。正常时,色素上皮细胞的突起裹住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外节,并有粘多糖物质将两层紧密地贴合。一旦两者之间进入液体而彼此分开,即发生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分为孔源性、...
第三节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592
0001-01-01
《急诊医学》
本病又称Eales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常两眼先后发病。自觉症状主要为视力突然减退。有的患者在开始数日内感觉视力轻度模糊或有类似飞蚊幻视症状。随后,视力在短期内降至只辨认手指,甚至只存光感。发病轻者可无症状。 一、病理及临床表现 眼底在玻璃体有大量积血时不能看到,只见黑色或轻度红色反射。玻璃体出血吸收后,才能看见本病的主要改变,但玻璃体常遗留或多或少的不...
牛肝菌
552
0001-01-01
《本草百科》
拼音注音 Niú Gān Jūn 别名 见手青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华美牛肝菌、红脚牛肝菌、桃红牛肝菌、魔牛肝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us speciosus Frost.[Suillus speciosus (Frost)Kumtz.]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华美牛肝菌...
二、眼的各部发育
987
0001-01-01
《西医眼科学》
(一)神经外胚层的发育 视泡内陷形成视杯,分为内外二层。外层形成色素上皮层,内层则高度分化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视网膜感觉部),而视杯的前部内外层则发育为视网膜的睫状体部和巩膜部。 1.视网膜:视杯外层在发育中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并始终保持为单细胞层。胚胎4周时,细胞内开始出现色素颗粒,至第5周时细胞内则充满色素。视杯内层急剧进行细胞增殖,最终分化成...
14.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611
0001-01-01
《中医眼科备读》
【组成】飞滑石450g,绵茵陈330g,淡黄芩300g,石菖蒲180g,川贝母、木通各150g,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120g。 【用法】各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9g,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9g重),开水化服。临床常改用汤剂:白豆蔻2g(杵,后下),藿香、薄荷、木通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
卷伞菌
658
0001-01-01
《本草百科》
别名 卷缘网褶菌、落褶菌、台蘑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网褶菌科卷伞菌 Paxillus involutus (Batsch)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安徽、四川。 性味 微咸、温。 注意 禁忌生冷食物,孕妇小儿勿服,服后若有反应,停几日...
1..
«
11
12
13
14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