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49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绿豆粉
… 《日用本草》:熟者胶粘,难得克化,脾胃虚弱与病后勿食。相关论述 1、《日用本草》:“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2、汪颖《食物本草》:“解菰菌砒毒。”3、《
医学
入门》:“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益气力,润皮肤,除热毒风,厚肠胃,可常食之。”4、《纲目》:“新水调服,治霍乱转筋,解诸药毒。”5、姚可成《食物本草》:“滋脏腑,益肠胃,凉血,解诸毒,凉大肠,…
蓝花龙胆
…-6g。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肝胆之火,解毒。主治目赤头痛,咽炎,湿热黄疸等症。”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目赤头痛,咽炎,湿热黄疸:蓝花龙胆12-24g,水煎服。(《新编中兽
医学
》)附注 尚有同属植物双色龙胆GentianaveitchiorumHemsl.功用相同,在西藏地区亦同等使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收,洗净,晾干。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
樟
…时候,以粥饮调下3g。(《普济方》樟木散) 3、治痛风,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内,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
医学
正传》) 4、治蜈蚣咬伤,鲜樟树枝,煎服二碗。(《验方选集》)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采集加工:根、木材、树皮全年可采,洗净阴干;叶随时可采;秋季采果实,晒干。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为…
白饭树
…风湿关节疼痛,湿疹,农疱疮,疮疖溃烂痒痛。” 4、《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过敏性皮炎,烧、烫伤。”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水痘、湿疹、脓疱疮、鸡眼、蛇骨刺伤感染:白饭树叶适量,煎水洗患处。(《
医学
文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多为鲜用。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细长圆柱形,略弯曲,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3-8cm不等,表面黄白色,具细纵纹及不规则裂隙,断面皮部窄,易脱…
榆花
…述 1、《别录》:“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2、《普济方》:“主小儿头疮。”3、《本草蒙筌》:“利尿管闭涩。”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小便不利:榆花18-35g,水煎服。(《新编中兽
医学
》)附注 榆花色白,形似小古钱串,故又名“榆钱花”“钱榆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3-4月采花,鲜用或晒干。药材鉴别 鉴别 ~花略呈类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5-8mm,有短梗,…
铁
… 惊痫,癫狂,疔疮痈肿,跌打瘀血,脱肛。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烧赤淬酒、水饮。外用:煎水或烧赤淬水洗。注意事项 脾胃气虚及肝肾两亏者慎服。1、《日华子》:“畏磁石、灰炭等。”2、《
医学
入门》:“生铁性坚,服之伤肺。”3、《纲目》:“铁畏皂英、猪犬脂、乳香、朴消、硇砂、盐卤、荔枝。”“凡诸草木药皆忌铁器,而补肾药尤忌之,否则反消肝肾,盖肝伤则母气愈虚矣。”“本草载太清服食法,言服铁…
金钱橘饼
…《中国
医学
大辞典》)。 味苦 寒 味苦,性寒。入胃、膀胱二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感冒高热,肠炎,痢疾,小便不利;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痔疮出血,肿毒,鼻衄,解山薯、木薯、砷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纲目拾遗》:消食,下气,开膈。又可醒酒。 金钱橘饼,中药材名。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金橘或金弹的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功能主治为:消食,下气,开膈。又可醒酒。 拼音注…
臭灵丹草
…酯类、酚类,还含有还原性糖、多糖和油脂等成分。 注意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相关药方 ①舌下粘液囊肿:单用新鲜臭灵丹叶煎水,治疗一例舌下黏液囊肿,效果较好,且五年未复发。[《中华临床
医学
研究杂志》2007,13(4)] ②咳嗽:用新鲜采摘的臭灵丹尖叶治疗外感咳嗽或咳嗽日久、干咳无痰者,效果较好。(《中国民间疗法》2002,10) ③治腮腺炎:鲜臭灵丹,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猪肾
…音 Zhū Shèn 别名 猪腰子(《
医学
入门》)。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猪科动物猪的肾,即俗称"猪腰子"。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 咸,平。 ①《千金·食治》:"平,无毒。" ②《纲目》:"咸,冷,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咸,平。" 功能主治 治肾虚腰痛,身面水肿,遗精,盗汗,老人耳聋。 ①《别录》:"和理肾气,通利膀…
鹿脂
…:鹿脂 拼音注音 Lù Zhī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脂肪油。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 ②《中国
医学
大辞典》:"疗面疱疮,频频涂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脂 拼音注音 Lù Zhī 英文名 Deer fat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
1..
«
11
12
13
14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