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2 秒,为您找到 63387 个相关结果.
  • (拼音L)第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418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刘秉锦 清代医家。字濯西,诸城(今山东)人,为名医刘奎之子。秉锦受家庭熏陶,亦有医名,与其父共同完成其著作,并自己撰集《医方秘要》六卷,有刻本行世。 刘豹子 宋代或宋以前医家。生平履贯不详,据《宋史·艺文志》载其着有《刘豹子眼论》一书,现佚。 溜脉 ①阴阳相过之脉。《素问·刺禁论》:“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 ②指流行过耳的经脉。...
  • (其他)第十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040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伏气解》 温病著作。一卷。清·叶霖撰于1897年。这是一部专论伏气病的著作。叶氏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等有关伏气致病的理论,阐析各种伏气病的病因、病理、证候和治法,作者强调运气与发病的关系,对于某些病证,相信“干支生克”的理论,亦不免于机械。现有《中国医学大成》等刊本。 《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丛书。又名《冯氏锦囊》。五十卷。清·冯兆张撰于1...
  • 二、厥阴病提纲(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357 0001-01-01 《思考中医》
    1、消渴 (1)消渴泛义 厥阴提纲条文第一个讲述的证就是消渴,消渴是什么意思呢?渴就是口渴,这个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但是,有的人口渴并不一定想喝水,或者喝一点点润润口就行了,所以,就有口渴不欲饮之证。这样的渴就是渴而不消。那么,消渴呢?当然是既渴而又能饮水,而且饮后即消,口又很快地渴起来。这是消渴的一个大概意思。 厥阴病为什么会导致消渴呢?历代的...
  • (拼音B)第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459 0001-01-01 《中医词典a~b》
    辨证论治 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是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病证。所谓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求因 以各种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其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病机,从而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 ...
  • (拼音Y)第十一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674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噫嘻 经穴名。出《素问·骨空论》。别名五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5、6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外侧支,及肋间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疟疾,肩背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噫气 即嗳气。《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
  • 阳证

    1047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按阴阳属性归类,分“阳证”与“阴证”。凡属急性的、动的、强实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代谢增高的、进行性的、向外(表)的、向上的证候,都属于阳证,如面色潮红或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壮厉,烦躁多言,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脉象浮、洪、数、滑、实、有力,舌质红绛,舌苔黄燥.甚或芒刺等等。八纲中...
  •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39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阴阳五行学说研究 (一)阴阳学说的研究 方法论意义的阴阳学说研究:自西医学传入我国,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在近现代对中医学是否还具有意义,在学术界就有争议。五十年代,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发展成为一场较大规模的争论。“文革”中,有关教材对阴阳学说大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给予定位。“文革”后,随着新的文化“启蒙”运动,...
  • 第二节 针灸治则

    1329 2023-11-28 《针灸学-下》
    第二节 针灸治则 补法 : 泻法 : 平补平泻法 : 第二节 针灸治则 〔自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准则。 针灸治疗,总的来说不外补泻两端。补泻是依据辨证,常用的是八纲辨证,八纲中的阴阳是表里、虚实、寒热的概括。阴证多为里、虚、寒;阳证多属表、实、热。表里是指受邪部位的深浅,如病在经络为表,病在脏腑为里。虚实是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