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9 秒,为您找到 273097 个相关结果.
  • 可汗

    521 0001-01-01 《伤寒证治准绳》
    大法春夏宜汗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然一时间许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者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用汤之于证为良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脉浮而数者可发汗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夫病脉浮大问病者但言便硬耳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伤寒其脉不弦...
  • 卷十四

    1407 0001-01-01 《玉机微义》
    钦定四库全书 玉机微义卷十四   明 徐用诚 原辑 刘 纯 续增 寒门 内经叙寒气为痛为积为呕为泄 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泣经脉不行客於脉外则血少客於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重中於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於小肠募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 寒气客於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寒气客於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腹痛後泄矣 谨按篇中具寒气客於...
  • 春温门(三十三则)

    926 0001-01-01 《辨证录》
    春月伤风,头痛鼻塞,身亦发热,是伤风而欲入于太阳,非太阳之伤寒也。夫春伤于风,由皮毛而入肺也。风入于肺而不散,则鼻为之不利。肺金之气不扬,自失其清肃之令,必移其邪而入于太阳膀胱。惟恐邪入,乃坚闭其口,而水道失行,于是水不下通而火乃炎上,头自痛矣,与传经太阳之伤寒绝不相同。散肺金之风,杜其趋入膀胱之路,而身热自退也。方用舒肺汤: 桔梗(三钱) 甘草(一钱) 苏...
  • 卷七 暑

    494 0001-01-01 《伤寒论纲目》
    【纲】仲景曰。太阳中热者。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太阳中者。发热恶寒。 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 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太阳中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于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目】张兼善曰。中与伤寒相似而异。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风寒湿者。皆地...
  •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756 0001-01-01 《冯氏锦囊秘录》
    伤寒大小总论合参 伤寒一症幼科方论甚少,故为总论合参,庶由深而得浅易耳。 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冒触之者,乃名伤寒。然小儿之伤寒,与大人无异,所异治者,夹惊而已,但八岁以下无伤寒,不过感冒伤风,故散利败毒,尤非幼稚所宜也。凡冬日受寒,至春阴与阳气相搏而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惟自霜降以后,春分以前,体中寒邪,杀...
  •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明·方有执(字中行)撰,成书于1592年。 方氏以为治伤寒要“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以之”,认为经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已非仲景原本,应还其本来面目而研究之。故潜心研究二十年,遂重予考订和编注。 全书八卷。方氏将原书太阳病中的“卫中风”、“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三篇,列为第一、二、三卷。阳明与少阳二篇合为第四卷。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