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9201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加减桃仁承气汤
635
0001-01-01
《中药方剂》
《温病条辨》卷三:加减桃仁承气汤 处方 大黄9克(制)桃仁9克 细生地18克 丹皮12克 择兰6克 人中白6克 功能主治 逐血分瘀热。治热病经水适至,十数日不解,舌痿饮冷,心中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瘀热在里者。(月经)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先服100毫升,候六时,得下黑血,下后神清渴减...
《温热逢源》
898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温病著作。三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下卷重点论述伏气温病,对其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治疗原则等颇多个人发挥。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中。1949年后有排印本。
《温热逢源》
842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温病著作。三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下卷重点论述伏气温病,对其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治疗原则等颇多个人发挥。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中。1949年后有排印本。
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论
1086
0001-01-01
《伤寒溯源集》
(附评陶氏谬说)按长沙自序中。但云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自成无己注后。王叔和本已不可复见。未知其篇卷何似。 及严器之为成氏作序文云。聊摄成公。注成伤寒论十卷。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至宋林亿等奉诏校理伤寒。亦云百病之急。莫急于伤寒。今校定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以此推之。方法之数。虽出自后人。然亦必有所因。...
(拼音Z)第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702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滋水涵木 治疗学术语。即一种治法。运用滋肾阴而达到牵制肝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阴亏、肝阴虚、肝火有余的证候。症见头目眩晕、眼干发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等,可用干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玄参、龟板、女贞子、何首乌等药。 滋补育阴 参补肾阴。详该条。 滋补肾阴 参补阴、强阴条。 ...
曾懿(1853-?年)
1619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清代女医家。字伯渊,号华阳女士。四川华阳(今双流)人。父早卒,承母训,熟读经史,兼治诗词,工图画,针黹烹饪之术。因樱疾五年,乃深研《内经》、讲求医学之理和卫生之法。同治(1862-1874年)间大疫,乡民都有染病而亡者,懿触目感伤,遂出而治之,数年而有成。后游东南各首,学识经验更为丰富。治学推崇仲景与金元诸家。能化裁古方以治今病。经三十余年经验,在辨析伤寒、...
常见证治方剂索引
1882
2023-11-28
《中医儿科学》
常见证治方剂索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以上 常见证治方剂索引 一画 —扫光《外科正宗》 苦参黄柏 烟胶 木鳖子 蛇床子 川椒 明矾 枯矾 硫黄 大枫子 樟脑 水银 轻粉 砒石 熟猪油 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 北沙参 麦门冬 干地黄 当归 枸杞子...
十五画
809
2023-11-28
《中医内科学》
十五画 十五画 潜龙汤(《医醇賸义》):龙齿 龙骨 玄参 龟板 生地黄 知母 黄柏 人参 蛤粉 肉桂 鲍鱼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怀牛膝 代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板 生白芍 元参 天冬 川楝子 生麦芽 青蒿 甘草 增液汤(《温病条辨》):元参 生地 麦冬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元参 麦冬 生地 大黄 芒硝
下焦
697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①人体部位名,系三焦之一。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能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灵枢·营卫生会》:“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②温病学名词。指一种辨证方法。温病后期或恢复期,邪在肝肾。《温病条辨》:“中焦不治则传下焦,肝...
1..
«
15
16
17
18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