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243 个相关结果.
  • 远志

    …忌 1、中药配伍禁忌: (1)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 (2)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蛴螬;③远志所含皂苷类组分在溶液中可被拳参的鞣质所沉淀,而使作用减弱或丧失,影响疗效,故不宜合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与镇静药、麻醉药同用不宜剂量过大。 (2)维生素C可以将远志所含苷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从而影响疗效,故不宜同用。 3、饮食禁忌:忌食生冷、黏腻、刺激性大的食物。注意事项 凡…
  • 牡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细辛、吴茱萸、辛夷。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四环素族、异烟肼同用,形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吸收。 (2)不宜与洋地黄同用,增强作用和毒性。 (3)不宜与磷酸盐(磷酸氯化喹啉、磷酸可待因等)、硫酸盐(硫酸亚铁、硫酸…
  • 石膏

    …、收湿、止血等作用。用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湿疮肿痒,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生石膏内服: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恶罗布麻。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苷、普尼拉明、硝苯地平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2)不宜与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服,可降低吸收率。 (3)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用可加重磺胺类药的…
  • 芦荟

    …维生素E油溶液肌注,每次1-2毫升,每日1次。中医疗法: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各9克,木香6克(后下),砂仁3克,地榆炭15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每6小时服1次,2次服完。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芦荟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作用下容易氧化而降低疗效,因此不宜合用。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化学成分 含芦荟大黄素苷、对香豆酸、少量α-葡萄糖、多种氨基酸等。…
  • 水蛭

    …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有部分病人服后会出现皮肤红疹、瘙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甚至昏迷,过敏者忌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降压药同用;不宜与瓜蒂同服,会增加毒性反应。注意事项 体弱血虚、孕妇、妇女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禁服。化学成分 主要含蛋白质。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及组织…
  • 防风

    …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能解砒霜毒。恶干姜、藜芦、白薇、芫花。畏萆蘚。 2、中西药配伍禁忌:防风不宜与重金属盐类同用。注意事项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甘露醇、β-谷甾醇、苦味苷、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药理作用 本…
  • 马齿苋

    …、崩漏,便血:本品味酸而寒,入肝经血分,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效。 4、本品还可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禁忌 1、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以下西药同用:磺胺类;氨基苷类(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氢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药;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饮食禁忌:忌碱性食物;忌鳖。注意事项…
  • 木香

    …肝气郁滞,胁肋疼痛诸症,用之无不奏效。 2、泻痢后重:木香行气力佳,用于泻痢后重之症,具有行气导滞作用。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生用专行气滞,煨用可实肠止泻。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木香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地高辛、维生素B2等药物吸收增加,排泄减慢,与这些药物同用时宜减小剂量。注意事项 脏腑燥热、阴虚津亏者禁服。化学成分 1、根油主含去氢木香内酯…
  • 珍珠

    …;皮肤色斑;跌打损伤,金疮伤;肾虚耳聋,五心烦热,盗汗;脾虚积热,脘腹胀满,气逆呕恶等。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0.3-1g,多入丸、散,不入汤剂。外用:研末干撒、点眼或吹喉。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同用,形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吸收。 2、不宜与洋地黄同用,增强作用和毒性。 3、不宜与磷酸盐(磷酸氯化喹啉、磷酸可待因等)、硫酸盐(硫酸亚铁、硫酸甲苯磺…
  • 黄柏

    …、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p> <p>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取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用治疮疡肿毒。</p> <p>6、西医诊为细菌性阴道炎、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属于下焦湿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肠炎属于大肠湿热,肝炎、黄疸属于肝胆湿热,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