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8 秒,为您找到 321700 个相关结果.
  • 1037 0001-01-01 《医宗金鉴》
    舌乃心苗五内通,毒火一犯先见形,赤紫黑肿并舒弄,总以清热犀角平。 [注] 舌为心苗,内通五脏,毒热举发,舌先受之,或赤或紫,或黑或肿,舒舌弄舌,种种不一,要皆热留于心而使然也,治宜清热为主,以加味犀角汤治之。 (加味犀角汤) 荆芥防风牛蒡子炒生甘草桔梗升麻犀角麦冬去心栀子 黄连石膏煅水煎服。 (方歌) 加味犀角能散热,荆防牛蒡同甘桔,升麻犀角麦门...
  • 小续命汤(见中风。) 升麻散 (《济生》) 治热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赤芍药 人参 桔梗 干葛 甘草上 咀,姜煎温服。一方,有黄连、大黄、黄芩、玄参、麦门冬。 碧雪 (《和剂》) 治积热口舌生疮,心烦喉闭。 芒硝 青黛 寒水石 石膏( 。各飞研) 朴硝 硝石 甘草 马牙硝(各等分) 甘草煎汤二升,入诸药再煎,用柳枝不住搅令熔,方入青黛和匀,...
  • 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二经有热,无所于泄,而发于舌。如舌络微紧,时时舒舌,谓之弄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谓之重舌。舌渐渐肿大,塞满口中,谓之木舌。〔曾〕凡为此证,是脾与心肝,屡受极热,有所谓重舌、木舌,又谓之舌黄、鹅口,名虽异,皆热也,大抵重舌生于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络脉系舌傍,肝之络脉系舌本,心之络脉系舌根,凡此三经或为湿热...
  • 994 0001-01-01 《周慎斋遗书》
    舌出寸许,冰片点之即收。 大人小儿舌下肿,重舌,痰涌难言。硼砂、朱砂、朴硝各五分,冰片一分为末,蜜调敷牙根肿,口难开,用巴豆打油于草纸,将草纸捻条,点火吹熄,用烟熏鼻即开;用朴硝一钱八分,蒲黄屑四分,僵蚕二分,牙皂一分,冰片一分,共末吹。
  • 996 0001-01-01 《古今医案按》
    薛己治一妇人。善怒。舌本强。手臂麻。薛曰。舌本属土。被木克制故耳。用六君加柴胡、芍药治之。 一男子舌下牵强。手大指次指不仁。或大便秘结。或皮肤赤晕。薛曰。大肠之脉散舌下此大肠血虚风热。当用逍遥散加槐角、秦艽治之。 一人舌肿胀。舒退场门外。以蓖麻油蘸纸捻烟。熏之而愈。 一人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用梅花片脑糁舌上。应手而收。重者用五钱。方愈。 一妇人产子。舌...
  • 木舌重舌

    1064 2023-11-28 《中医儿科学》
    木舌重舌 木舌重舌 木舌又名“木舌胀”、“木风舌”、“死舌”,是舌体木硬肿大的一种舌部疾患,临床以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则胀大满口为主要特征。重舌又名“子舌”,“( 舌䪞)舌”,是舌下肿突的一种舌部疾患,临床以舌下近舌尖根处红肿胀突,形如舌而短为主要特征。木舌与重舌多发于初生婴幼儿,主要由心脾积热所致。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原因,主...
  • 舌疮舌糜

    726 0001-01-01 《王氏医案》
    牙行王炳华妻,患舌疮,痛碍饮食,内治外敷皆不效。孟英视其舌红润,脉形空数。曰:此血虚火浮也。以产后发热例施之。用:熟地 当归 酒炒白芍 炙甘草 茯苓 炮姜,投之,其病如失。 一老人,霍乱后,目闭呃忒,医谓脱陷在即,与挂、附回阳之药,业已煎矣,适孟英至,询知溺赤口干,诊得脉形软数,而药香扑鼻。即曰:此药中有肉桂,叟勿服也,服之必死。迫令将药倾泼,而予肃肺清胃之...
  • (舌天^韭)舌

    病名。系指舌下血脉胀起如小舌的病证,见《咽喉经验秘传》:“凡舌下生如小舌样者为(舌天^韭)舌。”又载:“重舌即(舌天^韭)舌。”详见重舌条。
  • 舌疮舌糜

    669 0001-01-01 《回春录》
    牙行王炳华妻,患舌疮,痛碍饮食,内治外敷皆不效。孟英视其舌红润,脉形空数。曰∶此血虚火浮也。以产后发热例施之。用∶熟地 当归 酒炒白芍 炙甘草 茯苓 炮姜,投之,其病如失。 □ 一老人,霍乱后,目闭呃忒,医谓脱陷在即,与挂、附回阳之药,业已煎矣,适孟英至,询知溺赤口干,诊得脉形软数,而药香扑鼻。即曰∶此药中有肉桂,叟勿服也,服之必死。迫令将药倾泼,而予肃...
  • 728 0001-01-01 《医述》
    经义 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素问》)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舌卷卵缩。 ○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脉气使然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