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53 个相关结果.
  • 绿豆

    …解表,而无清热之功,治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皆可应用。绿豆功善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主治痈肿疮毒、暑热烦渴及药食中毒。相关药品 护肝片、清宁丸、白避瘟散、消络痛片。相关方剂 豆饮子(《伤寒总病论》)、绿豆甘草汤(《急救便方》)、附子绿豆汤(《三因方》)、急救绿豆丸(《痘疹会通》)。药膳食疗 1、海带绿豆粥: (1)功效:清热解毒、退火气。 (2)原材料:白米1杯,绿豆1/3杯,海带丝…
  • 土鳖虫

    …咸能入血,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和血而营已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骨折筋伤,瘀血肿痛,配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2、治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3、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等,如大黄䗪虫丸(《金匮要略》)。 4、治积聚…
  • 首乌藤

    …等皮肤瘙痒症。鸡血藤以活血调经为主,主治血虚血瘀所致月经病。相关药品 养血安神片、眠安宁口服液、养阴镇静丸、冠心安口服液、夜宁口服液。相关方剂 甲乙归脏汤(《医醇賸义》)、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鳖甲养阴煎(《中医妇科治疗学》)、化核膏(《外科全生集》卷四)、康复丸(《山东省药品标准》)。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残叶,捆成把,干燥。切段,生用。炮制方法 …
  • 麸炒枳壳

    …痰行气,如《医学入门》枳橘汤。 3、治痰饮兼有食积者,配半夏、桔梗、官桂以化痰理气蠲饮,如《医方选要》快活丸。 4、治肝气郁滞,胁肋胀痛,则与柴胡、川芎、香附等配伍,共奏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之功,如《杂病源流犀烛》枳壳疏肝散。 5、治食积腹痛腹胀,不欲食,可与神曲、麦芽、莱菔子等同用,以消食化积,行气止痛,如《症因脉治》枳壳化滞汤。 6、治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致食滞脘胀者,当与益气健脾之党参、白术等…
  • 伏龙肝

    …慢惊。 7.《本草汇言》: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方》之疗先便后血;《别录》方之止妇人血崩,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 8.《本草便读》: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
  • 槟榔

    …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伤寒总病论》槟榔散) ⑦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普济方》槟榔散。《纲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⑧治干霍乱,上气冲急,欲闷绝,大小便不通:槟…
  • 百草霜

    …言》: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之药也。苏颂主化小儿食积症块,妇人气痞血瘕,取此得火气之轻扬,而散阴凝陈聚之物也。濒湖治黄疸疟胀,咽喉肿闭,口舌生疮,取此得火气之轻升,而发越湿热痰气搏结之疾也。杂病方用治吐、衄、崩血不止者,谓其轻浮火化之质,且色之黑也,血见黑即止,亦从治热胜动血而安营血之暴走也。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百草霜功效作用 功能 止…
  • 柿霜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糖尿病,咽喉炎,口腔溃疡,痔疮等。相关配伍 1、治咽喉嗽痛:柿霜、硼砂、天冬、麦冬各二钱,元参一钱,乌梅肉五分。蜜丸含化。(《杂病源流犀烛》柿霜丸)2、治臁胫烂疮:柿霜、柿蒂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杂兴》)3、治慢性气管炎,干咳喉痛:柿霜12-18g。温水化服,每日2次分服。(《全国中草药汇编》)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取…
  • 青蒿

    …骨蒸劳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常与银柴胡、胡黄连、知母、鳘甲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3、治外感暑热,头昏头痛,发热口渴等症,常与连翘、滑石、西瓜翠衣等同用,如清凉涤暑汤(《时病论》)。 4、如《肘后备急方》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或随证配伍黄芩、滑石、青黛、通草等药。本品芳香透散,又长于清解肝胆之热邪,可与黄芩、滑石、半夏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郁遏少阳三焦,气机不利,寒热如疟,…
  • 香豉

    …无形,壅胀满闷,停结不化,不能发越致疾者,无不宣之,故统治阴阳互结,寒热迭侵,暑湿交感,食饮不运,以致伤寒寒热头痛,或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甚至反复颠倒,心中懊憹,一切时灾瘟瘴,疟痢斑毒,伏痧恶气,及杂病科痰饮,寒热,头痛,呕逆,胸结,腹胀,逆气,喘吸,脚气,黄疸,黄汗,一切沉滞浊气搏聚胸胃者,咸能治之。倘非关气化寒热时瘴,而转属形藏实热,致成痞满燥实坚者,此当却而谢之也。" ④《本经疏证》:"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