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55 个相关结果.
  • 原蚕沙

    …效良方》蚕沙散) ⑩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生蚕沙一两,生黄柏一钱。同研末。空心开水下三钱。(《医学从众录》蚕沙黄柏汤) ⑾治月经久闭:蚕沙四两(炒半黄色),无灰酒一壶。重汤煮熟,去沙,温饮一盏。(《内经拾遗方论》蚕沙酒) 各家论述 ①《纲目》:"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陈氏经验方》一抹膏治烂弦风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
  • 胶饴

    …⑩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古今录验方》) ⑾治误吞稻芒:白饧频食。(《简便单方》) ⑿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千金方》)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②《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③《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
  • 砒霜

    …之毒气,复经煅炼,《开宝本草》虽云味苦酸,而其气则大热,性有大毒也。酸苦涌泄,故能吐诸疟风痰在胸膈间。太热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伤人也。""砒黄既已有毒,见火则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疟,不知《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法当清暑,益气,健脾,是为正治,岂宜用此大热大毒之药。如果元气壮实,有痰者服之,必大吐,虽暂获安,而所损真气实多矣。" ④《本经逢原》:"砒霜疟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
  • 铁树果

    …①致癌作用 自1962年发现以苏铁甙混于食物中饲喂大鼠能产生肝、肾等的肿瘤后,已合成了苏铁甙元作为致癌剂。一般认为它与二甲基亚硝胺相似,皆能在体内代谢成重氮甲烷而对多种细胞有致癌作用。苏铁甙必须在肠内经酶或细菌分解成苏铁甙元后,方有作用;苏铁甙必须口服方能致癌,注射则否(新生大鼠在皮下组织内亦含有分解酶,此时皮下注射,亦可致癌,出生后3~4周,此酶即消失)。苏铁甙元则口服、注射皆有效,一次给予即足…
  • 云实

    …(四时青)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云实,采得后,粗捣,相对拌浑颗橡实,蒸一日后出用。" 性味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辛,小温。黄帝:咸。雷公:苦。"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杀虫。治痢疾,疟疾,消渴,小儿疳积。 ①《本经》:"主泄痢肠澼,去邪恶结气,止痛,除寒热。" ②《别录》:"主消渴。" ③《本草图经》:"治疟药中多用…
  • …、阳明、厥阴经。" 性味 甘苦辛,温,有毒。 ①《别录》:"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②《本经逢原》:"新者有毒,陈者无毒。" 注意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黄帝云,暴下后饮酒者,膈上变为伏热;食生菜饮酒,莫炙腹,令人肠结。扁鹊云,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 ②孙思邈…
  • 礜石

    …炮制 《医林纂要》:"礜石醋淬煅须七次。"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性味 辛甘,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大热。"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辛,有毒。黄帝:甘,有毒。李氏:大寒。" ③《别录》:"甘,生温、熟热,有毒。" 注意 内服宜慎。 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棘针为之使。恶马目毒公、虎掌、鹜屎、细辛。畏水。" ②《别录》:"久服令人筋…
  • 芒消

    …湿;破血通经;消肿疗疮。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障翳;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点眼或水化涂洗。 各家论述 1.成无己:《内经》云,咸味下泄为阴。又云,咸以软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也。 2.《汤液本草》:《本经》…
  • 蚌粉

    …④《医林纂要》:"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干掺或调敷。 复方 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内经类编试效方》) ②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妇…
  • 白石英

    …肾、心经。 ①《本草蒙筌》:"入肺经。" ②《纲目》:"手太阴、阳明气分。"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阳明经。" 性味 甘,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吴普本草》:"歧伯、黄帝、雷公、扁鹘:无毒。" ③《别录》:"辛,无毒。" ④《本经逢原》:"甘,温,无毒。"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恶马目毒公。" ②《本草求真》:"忌芥菜、蔓菁、芜荑、葵、荠苨。" ③《得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