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3 秒,为您找到 51 个相关结果.
  • 新定枇杷叶饮

    …皮各五分,缩砂仁四分,麦门冬一钱,木香三分,甘草一分。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解暑毒。主治 中暑。方义 器毒是中暑后人体功能失调,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理和病理产物不能正常排谢,电解质失去相对平衡,体液渗透功能发生素乱,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方为一般性综合治疗方案,如批把叶,陈皮可利肺,改善呼吸道功能;麦冬可养阴,调节水盐代…
  • 补损续筋丸《医宗金鉴》

    …鉴》卷九十。具有续筋接骨,消肿止痛,扶正安神之功效。主治跌打扑坠,骨碎筋断肉破,疼痛不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的中、晚期。 组成 当归(酒洗)五钱(15g),川芎、白芍(炒)、熟地各三钱(9g),广木香、丹皮、乳香(去油净)、没药(去油净)、骨碎补、自然铜、红花、瓜儿血竭各三钱(9g),朱砂五钱(15g),丁香一钱(3g),人参一两(30g),虎骨(酥油炙)二两(6…
  • 通淋化浊汤

    …热内蕴,蓄于下焦者。方中萆藓清利湿浊;菖蒲通窍而分利小便,二药相合用以分清利湿化浊,历来为医家推崇,为膏淋、溺浊之要药;本病为湿热毒邪所致,故以土贝母、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而后者并有利尿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加吞噬细胞的功能。石苇、黄柏、牛膝清利湿热,导热下行;全虫辛平,入血分其性走窜,通络而止痛,对顽痰陈瘀有推陈致新之功,若属病情迁延或湿热遏阻所致络瘀尿痛,则以一味全虫通络化瘀…
  • 加味连理汤《金鉴》

    …。”《谦斋中医处方学》:“肠鸣之证,属脾胃虚弱,得之工人,不免操作伤中,以加味连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佐以黄芩清肝,枳壳和胃。”《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如有口臭、泄泻的,这是脾虚湿盛,宜服加味连理汤,以健脾燥湿。”《双乐室医集 何炎燊临床经验》:“而我所用之加味连理汤,并非对病因、病理和病灶进行针对性治疗,乃按中医脏象理论辨证施治。”《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周次清》:“如脾胃虚寒,…
  • 举陷参芪煎《重订通俗伤寒论》

    …,心中懊憹,起卧不安,下泻不止者。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1.《伤寒论研究大辞典》:“伤寒转脱,病证名,指外感热病过程中因误治邪陷、或正衰邪盛,导致病情突变,出现阴阳相离而致生命垂危的一类病理及证候。此名出现于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因误汗而气脱者,见自汗不止、四肢厥冷、气短神倦,可与桂枝参芪煎(桂枝太子参、生芪、白芍、白术、陈皮、炙草、浮小麦、麻黄根)。因误下阴脱者,见下利清谷、漏底不止…
  • 活血祛瘀汤

    …,香附9克,枳壳6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功用 活血,化瘀,止疼。主治 慢性肝炎(血瘀型),肝区刺痛,痛处不移,舌质紫,脉细涩。方义 骨折或单纯软组织损伤后,必致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解除这种病理状态则可加速损伤的早日痊愈。故治法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续筋接骨之法。方中当归、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地鳖虫、三七,活血养血、破血化瘀,得路路通之通经活络之助,…
  • 香苏散

    …汤剂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与西药(多潘立酮、复方氢氧化铝)治疗34例对照。疗程均为4周。观察主症,胃镜及病理活检的疗效。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病理活检证实胃黏膜正常则为治愈。结果:腹痛、烧灼感、呕吐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1.3%、100%;胃镜及病理活检总有效率为91.7%。(《新中医》2005年第1期) 3.消化不良:以本方作汤剂加佛手、香橼皮等治疗非溃疡性消…
  • 茯神散《卫生宝鉴》

    …,心神惊掣,健忘,脚气痹痛。其主要功用则在通人身之阳气。中风病人则阳气不通,血络阻塞,痰热上壅,神经被抑阻,不能恢复正常运转机能。本方以薄荷清散痰热,蝎稍镇静神经,茯神木宣通阳气,以恢复其功能,对于病理药理均属恰当,每于临证用之,效果良好。《张氏医通》正舌散与此同是一方,因注解时问不同,方义略异,并存备考。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1.《卫生宝鉴》:“茯神散,治上焦风热,耳忽聋鸣,四肢满急…
  • 豨桐丸

    …3年第2期) 方解 豨桐丸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原方由豨莶草和臭梧桐两味药组成,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相须为用。临床应用以风湿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筋骨痹痛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豨莶草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和抗感染作用,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具有抑制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病理反应而达到抗风湿作用。臭梧桐煎剂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方歌 集验良方豨桐丸,臭…
  • 利膈和中汤《仁术便览》

    …热除湿。主治 膈噎膈气,食不下,呕吐。方义 本方治证特点为气滞胸膈、不能通达,久而化热,蕴生湿浊,脾胃不运引起。病机要点仍在气行不畅,当降不降,而化热、生痰、生湿均为气滞后的继发病理病化。故治气为关键所在。方中用陈皮、枳壳、香附、厚朴、桔梗、萝卜子、半夏以治气为先,气机通畅则脾升胃降,饮食物受纳、腐化正常,清浊分明;用茯苓、白术、霍香化湿运睥益气,合陈皮、半复、厚朴亦有化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