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二、中西医结合在国外的影响

    二、中西医结合在国外的影响 二、中西医结合在国外的影响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观了一种重视中医中药、针灸针麻的热潮,有人称之为“中医热”。主要表现如下: (一) 中医药在欧美颇受欢迎 许多西医十分发达的欧美国家建立了中医学或针灸的国际学术组织,定期举行学术活动,邀请我国学者参加。从事传统医学或自然疗法业务的医生都以针灸及中成药为主要治疗...
  • (二)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呢?

    1309 0001-01-01 《中医之钥》
    只要频率接对了在楼顶的天线,楼下的电视就可以收视清楚,收音机有天线,频率接对亦可以收听清楚整个宇宙充满了电波,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也听不见此电波——即日、月、星所产生的能(气)——中国人称为天干、地支,中医学称为气,无时无地不对人体产生作用。 十二经络即为人体运作天干、地支之能的网络系统,人体十二经络对日(火)、月(水)、星(风)之能(气)的失调即生病,生病...
  • 夺命穴

    1860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夺命,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聚英》。别名虾蟆、惺惺。位于肩髃与尺泽穴连线的中点,当肱二头肌中。皮肤有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筋膜间有头静脉走行。主治晕厥、丹毒、上臂疼痛或瘫痪、白癜风。直刺1-1.2寸,针感为局部酸胀感,可向肘部放散或以艾炷隔姜灸或隔药饼灸5~10壮,温针灸2~3炷;针灸或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10~20分钟。 名称 夺命穴别名 ...
  • 绪 言

    1717 0001-01-01 《针灸学》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针法是运用各种金属针刺入穴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条、艾柱点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于二者都是...
  • 针灸铜人

    针灸教学之人体模型。始创于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用铜塑造,体表刻有经络和腧穴名称,胸膜腔有脏器,中空。是北宋医家王惟一总结前人经验,为提高针灸教学效果而主持设计制造的。它既是针灸教学的教具,又是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考试时在铜人体表涂蜡,体内注入水银,令被试者取穴进针,如果取穴部位准确,则针进而水银出。如取穴有误,则针不能入。宋代,针灸铜人共铸两具,惜...
  • 续刻灵素序

    1045 0001-01-01 《针灸逢源》
    昔者黄帝同岐伯少俞等六臣互相讨论开医学之源传灵枢素问即内经也灵枢所论者营卫血气之阳寒暑之推迁饮食居处之得失五运生制之胜复六气时序之逆顺察其脉色以明病所由生也然考其治病针灸最详自仲景圣着伤寒方论针灸亦有不可阙者如刺风池风府期门灸少阴厥阴之类嗣后名家踵起方书益盛而针灸亦兼及焉今医独事方药视针灸为小技而忽诸则灵素书虽存而知刺法者鲜矣(学川)不揣孤陋较灵素甲乙经穴之...
  • 环中穴

    1819 0001-01-01 《针灸穴位》
    环中穴,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位于臀部,环跳与腰俞连线的中点。皮肤有第1、2、3骶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腰股膝部痛或组织炎、臀部痛等。直刺2-3寸。 名称 环中穴出处 《中国针灸学》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臀部,环跳与腰俞连线的中点主治 坐骨神经痛、腰腿...
  • 原始人类医疗技术的创造与发明

    151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针灸疗法的起源 针灸起源有人以为早于药物,这一结论可能是一种主观的想象推断,很难有确切的依据。针或灸的医疗方法,都需要借助医疗工具,且需刺灸人身的一定部位,应该说较难于药物知识的积累。针刺工具之发展,大体上有这样一个过程,即砭石→箴石→箴→(钅咸)→针。如此,则其质之发展改进似由砭石而石针、竹针木刺、骨针、青铜针、铁针、金银针……等。砭石在远古不单用...
  • 纪班的师徒训练方式

    4815 0001-01-01 《中医之钥》
    我国历代的名医,没有一位不是经过师徒制与自修来的,过去历代根本没有所谓的医学院,都是一对一的教授,由实力坚强的师父在临床上直接指导学生看病,让学生可以从一开始就接触病患,一直到治好为止,整个过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过,如此才能教出优质医师,这是众所周知的方式。我非常想如此做,但是时间与地点无法配合,因此上课教授理论时我选在台湾,但是我会把美国实际临床案例带回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