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3 秒,为您找到 45 个相关结果.
  • 加味清肺降火汤《麻科活人全书》

    …加味清肺降火汤,第一百八十一号。治咳嗽喘急。陈皮、枯黄芩、麦冬、桑白皮、生地黄、贝母、栀子、石膏、瓜蒌仁、天花粉、葶苈子、地骨皮、苏子炒,灯心饮。”2、《小儿时行病证》:“加味清肺降火汤,陈皮、枯黄芩、麦冬、桑白皮、生地黄、贝母、栀仁、栝楼仁、天花粉、石膏、葶苈子、地骨皮、苏子(炒),灯心20根引,水煎服。”3、《儿科医籍辑要》:“加味清肺降火汤,陈皮、枯黄芩、麦冬、桑白皮、生地黄、贝母、栀仁、栝…
  • 护胎救生散

    … 安胎,解烦热。主治 妊娠伤寒热病。方义 上方选用浮萍草辛凉解表,祛风发汗;川朴硝、蛤粉、大黄、板蓝根清热解毒,诸药合调贴脐,则可起到清解烦热的作用。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1.《妇科医籍辑要》:“妊娠伤寒热病,护胎救生散方。浮萍草一两,川朴硝一两,蛤粉一两,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蓝根一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水调封脐上。安胎解烦热极效。(《太平圣惠方·卷七…
  • 扁鹊陷冰丸《肘后方》

    …坚结服四丸。取痢洩下虫蛇,五色若虫注病,中恶邪,飞尸游走,皆服二三丸。以二丸摩痛上,若蛇蜂百病若中溪毒射工,其服者,视强、弱、大、小及病轻重加减服之。(《肘后方》表之八)。”2.《中国古医籍书目提要》:“中国医籍考:扁鹊陷冰丸。《隋志》一卷。佚,按:扁鹊陷冰丸由雄黄、丹砂等制成,治内涨诸病。见《肘后方》。”3.《中国古代医学骨科源流略》:“扁鹊陷冰丸:雄黄,丹砂别研,凡石熬各一两,将生凡石三两半烧…
  • 加味大造丸

    …胎产要诀》卷上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味大造丸组成 当归、川芎、熟地、天冬、五味子、杜仲、续断、山药、牛膝、故纸(炒)、小茴(炒)、丹皮、胡桃、人参各等分。用法用量 为丸服。主治 产后日久,肾虚腰痛。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1.《近代中医珍本集》:“迨邪已有外解之势,须继以托解之法,是则加味大造丸尚矣。”2.《妇科医籍辑要》:“产后日久气虚,腰…
  • 凉膈白虎汤

    …,胸高上气而渴。②《金鉴》:火热刑金作喘;胃热口干舌燥作渴,面赤唇红。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大辞典 妇科儿科分册(试用本)》:“因于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因于胃热便结者,宜清热通便,用凉膈白虎汤。”《儿科医籍辑要》:“火热喘急。火喘燥渴面唇红,肺胃凉膈白虎清,泻心宜用导赤散,阴虚知柏地黄灵。”《医钞类编 3》:“有食热痰积,上冲作喘者,此火炎肺金也,宜凉膈白虎汤见后治之。”《近代中…
  • 补血化痢汤《慈航集》

    …痢疾。加减化裁 如恶心,加藿香梗三钱(9g);如腹痛红多,加丹参五钱(15g),元胡索三钱(9g);如痢遍数多不止,加桃仁泥三钱(9g),制大黄三钱(9g)。重要文献摘要 《新安医籍丛刊》:“产后痢者,其血分先伤,初痢不可用燥热之药,如误投之,毒热留于中,则成噤口,难治。总宜大补血分,加以调气清胃为主,方用补血化痢汤,神效。补血化痢汤全当归八钱,白芍(酒炒)八钱,甘草八分,炮姜…
  • 宽热饮《活幼心书》

    …儿小者抄一字,用姜蜜汤或薄荷汤调服,不拘时候。功用 清热消积。主治 小儿伏热在里,风痰壅满,气促昏闷;或脾胃停滞,日久饮食减少,面黄脉实,发热无时者。重要文献摘要 《珍本医籍丛刊》:“宽热饮,枳壳(去穰)一两(将巴豆十五粒去壳同炒,见枳壳黄色,去巴豆用枳壳) 大黄一两粉草七钱半玄明粉二钱五分。先将前三味焙,为末,加玄明粉同研,姜、蜜汤下。”《医学入门》:“宽热饮枳壳一…
  • 鱼败银海汤

    …千里光15g,黄芩12g,白花蛇舌草31g。用法用量 水煎分2次早晚服,每日1剂。功用 清热解毒利湿。主治 急性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方义 “鱼败银海汤”各药均有清热之功,其中有8种药都有很强的解毒作用。方中除千里光、败酱草外,其它各药中医古典医籍记载和药理研究及临床证实,都有不同程度的利水通淋作用。运用 1.本方以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
  • 吴萸内消散《杂病源流犀烛》

    …用吴萸内消散、当归四逆汤等,因阳明热邪陷入厥阴者,宜急下存阴,用承气汤等方,因大吐泻后,元气虚陷,伴有四肢逆冷,面黑气喘,冷汗,甚则不省人事者,宜回阳固脱,用大固阳汤,四逆汤加人参、肉桂等。”《妇科医籍辑要》:“凡人一身之筋.皆以宗筋为主,宗筋在毛际,系阴器,寒邪乘之,则宗筋急而阴必缩。经故日:足厥阴之筋,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也,宜吴萸内消散。”《当代男科名医名方》:“寒客厥阴型:首选方剂为…
  • 解暑清痢饮

    …三月,人患痢疾。加减化裁 如痢初起,恶寒发烧,此有表邪,宜加紫苏一钱五分,淡豆豉三钱;如腹痛,加广木香一钱五分;如痢红多,加酒炒川连三五分;如腹胀下坠,遍数多,加酒制大黄三五钱。重要文献摘要 《新安医籍丛刊》:“解暑清痢饮,治夏三月,人患痢疾之神方。广藿香三钱,赤芍五钱,枳壳二钱(炒),莱菔子三钱(炒研),车前子三钱,槟榔二钱,陈皮一钱五分,当归八钱 ,引,煨老姜二钱。如痢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