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446 个相关结果.
  • 黄芩半夏生姜汤

    …世医心法》:痘疹吐利者。 别名 黄芩汤 处方 黄芩2钱(炒),生姜2钱,甘草2钱(炙),半夏2钱。 功能主治 胆府发咳,呕苦水如胆汁。痘疹吐利者。 用法用量 黄芩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摘录 《内科摘要》卷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芩半夏生姜汤组成 黄芩(炒)、生姜各二钱,甘草(炙)、半夏各二钱。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 加味生脉散

    …出自《外科大成》卷三。具有补益气阴,敛阴止血之功效。主治鼻衄。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加味生脉散 处方 人参、麦冬、五味子、阿胶、白术、陈皮。 功能主治 元气虚乏而短气。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胎产心法》卷下:加味生脉散 处方 人参1钱,麦冬(去心)1钱,归身1钱,生地1钱,炙草1钱,石菖蒲1钱,五味子13粒(捶碎)。 功能主治 产后去血大多,心血…
  • 香朴丸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米汤送下50丸。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杂病源流犀烛》卷五:香朴丸 处方 厚朴6克 附子2.1克 木香0.9克 制法 研末为丸。 功能主治 治老人脾胃虚寒,气滞腹胀,食少恶寒。 用法用量 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朴丸组成 厚朴(姜汁制,炒…
  • 加减虎骨散

    … 用法用量 每次2钱,温洒调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减虎骨散组成 虎胫骨三两,没药五钱。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次二钱,温洒调服。功用 养筋骨,宣脉络。主治 白虎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杂病源流犀烛》:“或由痰注百节,痛无一定,久乃变成风毒,沦骨…
  • 化铁丸

    …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四十三。主治心脏风热,惊惕不安,言语谵妄。 《杂病广要》引《卫生家宝》:化铁丸 处方 五灵脂(去砂石,拣净者)1两,陈橘皮(不去白,拣真者)1两,青橘皮(不去白,拣真)1两,陈糯米(拣净者)1合,巴豆(去壳并心膜)。 制法 上各锉碎。用慢火先炒五灵脂香透,次下青皮,候色变,又下陈皮,亦变赤色,却下糯米、巴豆在内同炒,唯要糯米色黄赤,取出以纸摊净地上,出火气,拣去…
  • 干姜茱萸汤《外台秘要》

    …效专力宏,不使中焦寒浊上泛,自无呕逆之苦。若下不止,手足冷,乃是下焦亦有寒浊也,故加胡椒、附子以温散之。又《圣济总录》本方用炮干姜,用法为: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加减化裁 下不止,手足逆冷者,加椒百粒,附子一枚(炮),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杂病广要》:“霍乱转筋,吐泻不止,头目昏眩,须臾不救者,以吴茱萸汤主之。(“原病集》…
  • 凉荣汤《观聚方要补》

    … 吐衄诸血。方义 方中生地滋阴凉血;扁柏叶、蒲黄凉血止血散瘀;当归尾、白芍药养血和营;麦冬养阴清热;知母、黄柏清热泻火;甘草泻火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共奏清热泻火,凉营止血之功效。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杂病广要》释义》:“凉荣汤,治吐衄诸血。生地黄、川归尾、扁柏叶(炒)、蒲黄(炒)、白芍药、甘草、麦门冬(去心)、知母(炒)、黄柏(各等分)。上各制炒,每服八钱…
  • 韭子煎

    … 处方 家韭子1两,破故纸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强中。茎强不痿,精流不住,常如针刺,捏之则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服,日3次,即住。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韭子煎组成 家韭子一两,破故纸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服,一日三次,即住。功用 益肾壮阳。主治 …
  • 天麻钩藤饮

    …风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天麻钩藤饮,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为治风剂。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处方 天麻9克 …
  • 黄连丸

    …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黄连丸 处方 黄连4两(分作4分:一生研,一炒研,一炮研,一水浸晒研),条芩1两,防风1两。 制法 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 肠胃积热,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泔浸枳壳水送下。 冬月,加酒蒸大黄1两。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仙拈集》卷二:黄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