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374395 个相关结果.
  • 小药木

    448 0001-01-01 《本草百科》
    拼音注音 Xiǎo Yào Mù 别名 佳崩、羊舌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老鼠矢的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tellaris Brand 采收和储藏:叶,春、夏季采摘;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左右的山地、路旁、疏林中...
  • 肾部药队

    606 0001-01-01 《本草害利》
    肾部药队〔补肾猛将〕 大熟地 〔害〕按熟地乃阴滞不行之药,大为脾胃之病所不宜。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液中应避地黄,故用宜斟酌。胃虚气弱之人,过服归地,必致痞闷食减,病安能愈。 〔利〕甘微温,补脾、肝、肾,养血滋阴,为壮水之主药。 〔修治〕二八月采根,拣取肥地黄沉水者数十斤,洗去沙土,略晒干,别以拣下瘦小者数十斤,捣绞取汁,...
  • 肺部药队

    599 0001-01-01 《本草害利》
    肺部药队〔补肺猛将〕 黄 〔害〕按黄 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肠胃有积滞者勿用。实表,有表邪及表旺者勿用。助气,气实者勿用。病患多怒,则肝气不和勿服。能补阳,阳盛阴虚,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均忌。恐升气于表,而里愈虚耳。痘疮血分热者禁用。 〔利〕甘微温,补脾胃三焦而实肺,生用固表敛汗,熟用益气补中。 〔修治〕八月采根,阴干。达表生用或酒炒,补气水炙捶扁,以...
  • 心部药队

    603 0001-01-01 《本草害利》
    心部药队〔补心猛将〕 北五味 〔害〕酸咸为多,能敛肺气。气为卫。若邪风在表,痧疹初发,一切停饮,肺家有实热者,皆当禁服之。恐闭其邪气,多致劳嗽虚热,盖收补之骤也。 〔利〕性温,五味具备,酸咸为多。收肺而疗咳定喘,补肾而壮水涩精,酸收而心守其液,故为补心猛将。肝肾同源,又为补肝猛将。 〔修治〕八月采实阴干,凡用蜜浸焙干,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肺寒气逆...
  • 木药中部

    669 0001-01-01 《备急千金要方》
    浓朴(干姜为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山茱萸(蓼实为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吴茱萸(蓼实为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秦皮(大戟为使,恶吴茱萸) 占斯(解野狼毒毒) 栀子(解踯躅毒) 秦椒(恶栝蒌、防葵,畏雌黄) 桑根白皮(续)
  • 针灸须药

    956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千金方云。病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而灸之。然灸之大法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或湿针讫乃灸之。此为良医。其香港脚一病。最宜针。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药。药而不针。亦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尔。所以学人须解用针。燔针白针皆须妙解。固是良医。此言针灸与药之相须也。今人或但针而不灸。灸而不针或惟用药而不知针灸者。皆犯孙真人所戒也...
  • 《药盦医案》

    828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医案著作。七卷。恽铁樵撰于1925年。作者选临证过程中颇具经验或教训的医案予以归纳整理。分为伤寒、温病、时病等类,并以病证分细目。案中多连续记载危重病例的诊治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均作详细记述,以为临床借鉴。对伤寒及儿科病证阐述尤详。后收入《药盦医学丛书》中。
  • 药后喘

    700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病名。因有药引起的哮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可因药物过敏,或体气素虚,劳倦过度,或病后用攻伐药太过,以致喘促气短。治宜益气扶正为主,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医学入门·喘》:“因服补药喘者,用三拗汤。”古有服食石药致喘者。《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四:“乳石之发……使人胸满短气,上喘咳嗽,不得安卧。”治用紫菀汤,麦门冬汤、贝母汤、葶苈丸等。
  • 药园师

    1016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隋唐时期医生职称。隋唐太医署中为了解决生、鲜药物之来源都曾设置药园,在药园中从事技术工作的人们称之谓药园师。药园师一般设两人,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唐代还在药园中招收培养药园生,具有药学教育的性质。参见药园条。
  • 《药治通义》

    698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治疗学专着。十二卷。日本·丹波元坚撰。约成书于19世纪中期。本书论述用药的方法和原则,方剂的配伍与组成,汗、吐、下、清、温、补等治法要旨,以及各种剂型,药物分量、药物的服用、药物贮藏和外治法等方面内容。全书百余篇文章,每篇均首引历代医家的原文,附以作者的按语,是一部有关药物治疗理论的专着。现存1935年铅印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