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446 个相关结果.
  • 冰柏丸《医方大成》

    …、薄荷各30克。研细末,炼蜜和丸,每丸重3克。每用1丸,含化,一日2—3次。功能清热消肿,敛疮止痛。治胃热口疮,疼痛,口中热臭。”《喉科指掌》:“薄荷叶五钱,黄柏末五钱,硼砂二钱五分,冰片二分。丸如前法。”《杂病源流犀烛》:“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宜局方凉膈散;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宜花粉末掺之;肺热亦口糜,口疮多白,宜黄柏、草拨末掺之良久,以水漱口。膀胱移热于小肠亦口糜,宜移热汤、…
  • 加减地黄丸

    …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加减地黄丸 处方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五味子 百药煎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治上消,阴亏津伤,舌赤裂,咽如烧,大渴引饮,夜间更甚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验方新编》卷六:加减地黄丸 处方 熟地18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鱼鳔胶(蛤粉炒成球)120克,芡实60克,丹皮60克,茯苓60克…
  • 止麻消痰饮

    …芩 茯苓 半夏 桔梗 枳壳 陈皮 天麻 天南星 细辛 甘草 栝楼仁 功能主治 治口舌麻木,痰涎壅盛,或身麻肉瞤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血虚,加当归,气虚,加人参。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止麻消痰饮组成 黄连、半夏、瓜蒌、黄芩、茯苓、桔梗、枳壳、陈皮、天麻、细辛、甘草、南星各等分。用法用量 清水煎服。主治 …
  • 黄耆酒

    …录 《千金》卷七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黄耆酒 处方 黄耆1两半,防风1两半,细辛1两半,独活1两半,川芎1两半,牛膝1两半,附子1两,川椒1两,炙草1两,川乌7钱,山萸7钱,秦艽7钱,葛根7钱。 功能主治 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用法用量 浸酒,日、午、夜服3次。 虚,加肉苁蓉;下利,加女萎;多忘,加石斛、菖蒲。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济生…
  • 加味温胆汤

    …。 摘录 《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加味温胆汤 处方 香附7.2克 橘红3.6克 半夏 竹茹 枳实各2.4克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1.8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化痰养心。治失志郁抑,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 用法用量 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张笑平方:加味温胆汤 处…
  • 麻黄蝉蜕汤

    …方选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风寒型:疹出色白,碎小微红,冷时发作,遇热则轻。畏风,兼以表症。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宜祛风散寒。常用方剂:如荆防化疹汤、麻黄蝉蜕汤、浮萍地肤汤等。”方论选录1.《络病学》:“治风邪外束,疹出不透之症,属风热者配升麻、牛蒡子、麻黄等,如《杂病源流犀烛》麻黄散;属风寒者配麻黄、槐花、浮萍等同用,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麻黄蝉蜕汤。”2.《中草药学》:“4.配炙南星、天麻、…
  • 枳实薤白桂枝汤

    …白桂枝汤既是辨治气郁痰阻胸痹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诸多杂病如心病、肺病、胸胁病、脾胃病等的重要基础方。 2.方中栝楼实既是化痰药,又是行气药,还是润燥药;薤白既是通阳药,又是行气药;枳实、厚朴既是行气药,又是化湿药;桂枝既是通阳药,又是化瘀药。从方中用药用量及调配分析得知,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气郁痰阻胸痹证,还可用于辨治诸多杂病如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异常等。 3.运用…
  • 橘皮散

    …寒疟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未发前并3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橘皮散 处方 陈皮(去白,切,姜汁浸过1宿)8两。 制法 砂罐内重汤煮干,焙,研末。 功能主治 足太阴疟,不乐,善太息,不嗜食,先寒后热,或寒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大枣(去核)10枚,水煎,连枣服用。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
  • 正元散

    … 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一:正元散 别名 正元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正阳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处方 麻黄(去节)陈皮(去白,炙)大黄(生)甘草(炙)干姜(炮)茱萸 官桂(去粗皮)芍药(生)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七遍) 制法 上十味,唯麻黄多于众药一倍,余…
  • 清肾汤

    …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傅云江方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清肾汤 处方 焦黄柏10克,生地10克,天门冬10克,茯苓10克,煅牡蛎20克,炒山药15克。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滋肾养阴。主虚火迫精。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清肾汤 组成 知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