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1645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张畹香医案
2
2145
0
0001-01-01
医案。清张畹香撰。二卷。畹香,浙江绍兴人,世居绍兴洗马池。生活于嘉庆至同治间。著有《温暑医旨》等书,多未刊行。其医案亦系抄本流传,后经曹炳章整理,收入《中国医学大成》刊行。不分门类,载冬温、伏邪、暑湿、诸痛、伤风、咳嗽、疟疾、产后等数十种证治,凡百九十余则。多为时病证治,间有内科杂病、妇产科治验。每案简述证候、病因、脉诊、辨治、方药,简明扼要。临证擅用滋补托...
诊宗三昧
2
1388
0
0001-01-01
脉学著作。全称《石顽老人诊宗三昧》。1卷,共12篇。清·张璐(石顽)著,由其子张登整理编纂而成。成书于1689年(康熙28年)。张璐认为人身有病,莫不见之于脉。此书以论述脉理为主,首先阐明脉学宗旨,以下分别列述医学、色脉、脉位、脉象、经络、师传、口问、逆顺、异脉、妇人、婴儿共十二篇。其中“医学篇”,对金元四大家以及《脉经》、《紫虚脉诀》、《诊家枢要》、《濒湖...
湿热病篇
1
901
0
0001-01-01
原名《湿热条辨》温病著作。1卷。清·薛雪(生白)撰于十八世纪中期。(又据王孟英考证,认为非薛氏所撰。)本书重点是叙述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及其辨治原则,分条辨析证治,故名书为《湿热条辨》。因湿热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有不同表现,故本书着力予以阐析,从此书的论病范围而言,较为单纯;但在叙述病证变化方面,或有庞杂之弊。由于作者受《金匮要略》论痉、湿、喝(暑)及后世“暑湿同...
轩岐救正论
12
7698
0
0001-01-01
综合类著作。明萧京撰。六卷。京字万舆,别号通隐子,福建人。曾游宦楚、蜀间。因髫龄秉弱,而留心医药。成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卷一为医论,凡论藏府、病机、治法等,每有独到见解。卷二为四诊正法,主要论脉,次及望色、闻声、问证等,多宗《内经》、仲景、叔和及崔紫虚、滑伯仁、李濒湖等,而力辟高阳生脉诀、王宗显捷径之谬。卷三为药性微蕴,收药百余味,详辨其虚实之用,或...
瑞竹堂经验方
26
12304
0
0001-01-01
医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约刊于1326年。在元代泰定时期任江西省建昌太守,其间研究了名医方书、采集民间药方,于1326年集为《瑞竹堂经验方》。《瑞竹堂经验方》原有15卷,元明两代曾多次修订刊行。原本失传,现流传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有关内容而编入《四库全书》的,只有5卷24门。清人丁嘉鱼从明滇府《袖珍方》中再辑录一部分编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
医学见能
8
5491
0
0001-01-01
又称《医学一见能》。综合类著作。清唐宗海撰。四卷。宗海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已著录。简述临床各科证治,以冀读者“一见而能”,故名。成书于同治十二年 (1873) 。卷首论诊法,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及四诊; 卷一按人体部位如头骨、两耳、眼目、唇口等论述证治; 卷二论杂病证治,包括寒热、呕吐、咳嗽、喘齁、失血等; 卷三论妇人调经、安胎、保产,小儿外证、内证,外...
医学三字经
6
4217
0
0001-01-01
综合性中医入门书。陈修园撰。先曾托名叶天士撰,于嘉庆九年(1804)改署本名。有清嘉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排印本、影印本。注释本有方药中编《医学三字经浅说》、北京中医学院编《医学三字经白话解》。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今长乐县)人。以医术闻名,著有《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
1..
«
2
3
4
5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