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446 个相关结果.
  • 羚羊角汤

    …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羚羊角汤 处方 羚羊角、连翘心、夏枯草、丹皮、青菊叶、川桂枝、全当归。 功能主治 高年血络空虚,目暗已久,热气乘其空隙,由阴而上,攻触脉络,液尽而痛,当夜而甚者。 摘录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永类钤方》卷十一:羚羊角汤 处方 大黄2两…
  • 三子养亲汤

    …再合用三拗汤。如病情得以缓解,可改用六君子汤以善其后。使用注意 本方终属治标之剂,绝非治本之图,服后一俟病情缓解,即当标本兼治。气虚者不宜单独使用。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杂病广要》录《皆效方》:“高年咳嗽,气逆痰痞。"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等证。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因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
  • 荆防败毒散

    …四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7分,粉草7分,连翘7分,川芎7分,羌活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角刺1钱,穿山甲(炒)1钱,归尾1钱,防风1钱,苍术1钱,酒防己1钱,地骨皮1钱,白鲜皮1钱3分,金银花1钱3分,土茯苓1两。 功能主治 耳后忽然肿痛,兼发寒热表证者,及杨梅疮初发者。 用法用量 水煎,加酒,食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 麻黄汤

    …录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伤寒总病论》卷四:麻黄汤 处方 麻黄2两,石膏1两半,贝齿5个(无亦得),升麻1两,甘草1两,芍药1两,杏仁40个。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天行1-2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温服。取汗,止后服。 自汗者,去麻黄,加葛根2两。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四 方出《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名见《…
  • 黑虎丹

    …频仍,经久不愈;亦尝用于疔疮初起。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疔疮疖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慢性溃疡等外科病症已溃未溃者,以及损伤性血肿、结块、关节积液等骨伤科病症的辅助治疗。 1.骨伤科杂病(经验):石氏伤科将外科李瑞林先生所用的阳和痰核膏移用于骨伤科临床,配合掺药黑虎丹(经验方)更扩展其用途。用治瘀血或痰浊凝聚而肿胀、结块等病证,对于损伤性血肿、血肿机化结块、脓骨外上髁炎、腱鞘炎、关…
  • 黄耆桂枝五物汤

    …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用法用量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各家论述 《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摘录 《金匮》卷上 汉·《金匮要略》:黄…
  • 桔梗汤

    … 功能主治 跌扑损伤,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童便、酒各半,煎服 摘录 《伤科补要》卷四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桔梗汤 处方 桔梗、香附、山栀、黄芩、前胡、贝母、知母。 功能主治 火郁于肺,咳嗽。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一盘珠》卷七:桔梗汤 处方 桔梗3钱,甘草3钱,葱3根,豆豉1撮 功能主治 产后外感风寒,咳嗽…
  • 薏苡仁汤

    …七引《济生》:薏苡仁汤 别名 苡仁汤 处方 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风肿在脾,唇口瞤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 用法用量 苡仁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七引《济生》 《圣济总录》卷十二:薏苡仁汤 处方 薏苡仁2两,独活(去芦头)1两,茵芋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
  • 虎骨丸

    …脐),胡桃肉2两半(去内皮,捣研如泥)。 制法 上为细末,同研令匀,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走注疼痛,麻木困弱。肢节肿痛,日夜无已时者。 用法用量 《杂病源流犀烛》无地龙、胡桃肉。 摘录 《准绳·类方》卷四 《鸡峰》卷四:虎骨丸 处方 虎骨7钱半,当归7钱半,海桐皮7钱半,参7钱半,木香7钱半,附子7钱半,白花蛇7钱半,桂心7钱半…
  • 理中汤

    …干姜(炒)2分,陈皮2分,藿香2分,丁香2分,半夏(姜汁炒)2分,砂仁(炒)2分,官桂2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胃寒呕吐清水冷涎。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加减理中汤”。 寒极手足冷,脉微,吐不出者,去官桂,加附子;烦躁,加辰砂、炒米。 摘录 《回春》卷三 《医略六书》卷三十:理中汤 处方 白术3钱,炮姜1钱半,炙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