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10649 个相关结果.
  • 大力夺命丸《医学入门》卷七

    …医学入门》卷七 咽喉中如有炙脔,食即噎塞 大力夺命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七。主治咽喉中如有炙脔,食即噎塞。 组成 碓杵头细糠二合。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空腹含化一丸,微微咽津。主治 咽喉中如有炙脔,食即噎塞。方义 郑氏喉科用“杵糠丸方”治疗梅核气肺胃壅滞,咽喉梗阻感:“喉中如有炙脔,食噎即塞,用杵头糠二合,研极细,蜜丸,弹子大…
  • 升阳补胃汤《医学入门》卷三

    …医学入门》卷三 肠澼下血,血出如箭 健脾祛湿,升发阳气 升阳补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三。具有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之功效。主治肠澼下血,血出如箭。症见湿热侵入阳明、少阳所致肠澼下血。临床常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证属湿热炽盛或脾虚不摄者。 组成 黄芪15g,柴胡6g,当归12g,白术12g,芍药12g,生地黄12g,桂枝9g,羌活9g,防风9g,葛根9g,独活9g…
  • 河车散《中医临证指南》

    中医临证指南》 气血虚弱,不育及乳少 河车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临证指南》。主治气血虚弱,不育及乳少。 组成 紫河车。用法用量 研细末,每副2.5~5g。主治 气血虚弱,不育及乳少。方义 紫河车,甘温益气,成温养阴补血,以血肉之品补益精血,为大补精血之良药。善补虚损劳伤,营血不足,精血亏损等证。
  • 痢疾散《中医实用效方》

    中医实用效方》 痢疾(初痢,气滞者宜) 痢疾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实用效方》。主治痢疾(初痢,气滞者宜)。 组成 焦山楂二两,菜菔子(炒)五钱。用法用量 红痢用白糖一两,白痢用红糖一两,红白痢者红白糖各半两,和上二药水煎顿服。主治 痢疾(初痢,气滞者宜)。方义 山楂消肉积,止水痢,菜菔子健胃调气,故对痢疾初期时用之有效。
  • 扫风丸《中医外伤科学》

    …《中医外伤科学》 初期轻型麻风 祛风,利湿,杀虫 扫风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外伤科学》。具有祛风,利湿,杀虫的功效。主治初期轻型麻风。 组成 大风子1.75千克,苡仁240克,荆芥240克,苦参、白蒺藜、小胡麻、苍耳子、防风各120克,白花蛇30克,苍术、白附子、桂枝、当归、秦艽、白芷、草乌、威灵仙、川芎、钩藤、木瓜、菟丝子、肉桂、天麻、川牛膝、何首乌、千年健、青磺石(制)、川乌、…
  • 海螵蛸散《实用中医偏方》

    《实用中医偏方》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制酸止痛,消积导滞 海螵蛸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实用中医偏方》。具有制酸止痛,消积导滞之功效。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组成 海螵蛸10g,川贝母30g,川楝子10g,鸡内金15g。用法用量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g,早晚各服1次。功用 制酸止痛,消积导滞。主治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立胜煎《中医眼科学讲义》

    …国中医中医眼科学讲义》 三焦火毒上燔,目睛黄液上冲 清热解毒 立胜煎,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中医中医眼科学讲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三焦火毒上燔,目睛黄液上冲。症见黑睛与黄仁之间积聚黄色脓液。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化脓性角膜炎者。 组成 川连、黄柏、秦皮、甘草。用法用量 加水300ml,煎30分钟后过滤,浓缩到150ml,再加缓冲溶液,以消除刺激性,用时滴于眼内。…
  • 白黄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女阴溃疡 白黄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主治女阴溃疡。 组成 白矾15g,甘草1.5g,大黄31g。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外用。主治 女阴溃疡。
  • 疮疖汤《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疮疖 疮疖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主治疮疖。 组成 生地15克,甘草9克,白蔹9克,土茯苓15克,入地金牛6克,甘菊9克,苦参6克,土兔冬6克,地肤子9克。用法用量 水煎,内服。主治 疮疖。
  • 珠蛤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湿疹、皮炎、烧伤、溃疡 清热燥湿 珠蛤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治湿疹、皮炎、烧伤、溃疡。 组成 熟石膏62g,煅蛤粉31g,黄柏15g,冰片少许。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麻油调敷。功用 清热燥湿。主治 湿疹、皮炎、烧伤、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