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9 秒,为您找到 10533 个相关结果.
  • 神功散《魏氏家藏方》

    《魏氏家藏方》卷九 鼻衄 神功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魏氏家藏方》卷九。主治鼻衄。 组成 白及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以雪水调令稀稠得所,涂遍鼻上,频用雪块熨药上;无雪则只用冷水扫,并用掠头子于发际处紧系。妇人无掠头子,用头发相接亦得。主治 鼻衄。
  • 追风散《普济方》

    《普济方》卷五十三 耳聋闭塞不通 追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五十三。主治耳聋闭塞不通。 组成 藜芦、雄黄、川芎、白芷、石菖蒲、全蝎、藿香、薄荷、鹅不食草(无鹅草加龙脑少许)、苦丁香各等分,麝香少许。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吹鼻中。仍服顺气散即通。主治 耳聋闭塞不通。
  • 清中汤《古今医彻》

    《古今医彻》卷一 呕酸黄水,烦躁吐蛔,脉数者 清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医彻》卷一。主治呕酸黄水,烦躁吐蛔,脉数者。 组成 山栀(炒)、半夏各一钱,黄连七分,茯苓、广皮各一钱,炙甘草三分。用法用量 上加竹茹一钱,川椒十粒,生姜一片,水煎服。主治 呕酸黄水,烦躁吐蛔,脉数者。
  • 草豆蔻散《普济方》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 一切疟 草豆蔻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主治一切疟。 组成 草豆蔻、当归、杏仁、厚朴、木香、麻黄、猪苓、半夏、良姜、藿香、甘草、吴茱萸各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饮子。分一半面裹炮之。每剂七钱,煨姜三片,同煎,寒时热吃,热时放冷吃。主治 一切疟。
  • 荠苨汤《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卷十 诸药毒,蛊毒 荠苨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十。主治诸药毒,蛊毒。 组成 大豆,甘草。用法用量 水煎,加荠苨汁服。主治 诸药毒,蛊毒。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世医得效方》:“荠苨汤。治蛊毒多因假毒药以投之,知时,宜煮大豆、甘草、荠苊汁饮之。通治诸药毒。”
  • 凉血芍药汤《痘疹全书》

    《痘疹全书》卷上 痘疮作痛 凉血芍药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痘疹全书》卷上。主治痘疮作痛。 组成 白芍(酒炒)、归梢、生地黄、酒红花、地骨皮。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痘疮作痛。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经验良方全集》:“凉血芍药汤(一百二)。治痘作痛。白芍,当归,生地(俱酒洗),红花,地骨皮各等分。”
  • 活血洒

    … 处方 乳香15g,没药15g,血竭15g,贝母9g,羌活15g,木香6g,厚朴9g,川乌3g,草乌3g,白及3g,麝香1.5g,紫荆皮24g,香附15g,小茴香9g,甲珠15g,自然铜15g,木瓜15g,肉桂6g,当归24g,独活15g,续断15g,虎骨15g,川芎15g。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主扭挫伤之后期。 用法用量 高粱酒浸成药酒。 摘录 《中医外伤科学》
  • 加减乌药汤

    处方 乌药3钱,砂仁8分,延胡2钱,甘草1钱,木香1钱半,槟榔1钱,当归3钱,白芍3钱。 功能主治 理气和血。主气滞所致月经先期,在经行前后,腹胸胀甚,中有血块,舌淡,脉弦涩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不夹血块,去延胡;血行不畅,加川芎2钱。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 接骨续筋药膏

    处方 自然铜 荆芥 防风 五加皮 皂角 茜草 川断 羌活 独活各90克 乳香 没药 桂枝各60克 红花60克 赤芍60克 活地鳖虫60克 功能主治 续筋按骨。治一切骨折、骨碎及筋断、筋裂等严重筋骨损伤证之中期。 用法用量 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敷。 摘录 《中医伤科学讲义》
  • 开郁逐瘀汤

    处方 香附3钱,郁金3钱,延胡3钱,归尾2钱,川芎2钱,青皮2钱,枳壳2钱。 功能主治 开郁散结。主产后血晕偏于气郁者,面色苍黯,胸脘及两肋满闷,腹膨胀而痛,时有昏迷,恶露不下或下甚少,舌淡苔薄,脉沉弦。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