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肩中俞穴
800
0001-01-01
《针灸穴位》
肩中俞,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在第1胸椎横突端,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及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等。直刺或向外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名称 肩中俞穴出处 《...
侠白穴
962
0001-01-01
《针灸穴位》
侠白,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主治咳嗽、气喘、心痛、干呕、上臂痛。直刺0.5-1寸。 名称 侠白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手太阴肺经位置 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
悬颅穴
903
0001-01-01
《针灸穴位》
悬颅,经穴名。出自《灵枢·寒热并》。别名髓空。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鼽衄。平刺0.5-0.8寸。 名称 悬颅穴别名 髓空出处 《灵枢·寒热并》隶属 足少阳胆经位置 ...
卷之六
700
0001-01-01
《针灸大全》
[卷之六] 点穴论 《千金》云∶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斟量,准而折之。又以肌肉文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又云∶或身短而手长,或身长而手短,或胸腹长或胸腹短,或大或小,又不可以一概而论也。凡点穴立点则立灸。反此一动,则不得真穴矣。凡灸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皆宜审之。 [卷之六] 论...
太溪穴
1788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太溪,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吕细、内昆仑、大溪。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主治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咳嗽、气喘等。直刺0.5-1寸。 名称 太溪穴别名 吕细、内昆仑、大溪出处 《灵枢·本输》隶属...
蠲痹汤
579
0001-01-01
《中药方剂》
《杨氏家藏方》卷四:蠲痹汤 处方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 白芍药 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头)各4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
(拼音D)第六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719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丁奚疳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名为小儿丁奚病。指小儿疳疾,骨瘦如柴,其形似“丁”之证。属于脾胃虚损,气血衰败,以致面色苍白,低烧潮热,四肢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以及食多吐逆,泄泻无度等。病因病理均同于哺露疳,系脾疳重症。治宜补脾养胃,并改进饮食。 丁信臣 宋代官吏。据《幼人新书》载,丁氏官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左藏库使,曾撰...
1..
«
67
68
69
70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