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0 秒,为您找到 253167 个相关结果.
  •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医学史(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919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藏医学 藏医学在公元八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是密切相关的。从吐蕃王朝的统一,到赤松德赞藏王执政的二百多年间,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政治形势稳定,为藏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在后弘期里,佛法大兴。孟加拉高僧阿狄夏除从事讲经外,他也深谙印度古代医学,在西藏亲自传授印度的“医学八支”,对于藏医学的发展起十分明显的影响,他曾编译《头...
  • 两宋时期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312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医政法令 有宋一代,历朝皇帝都相当重视医药事业,屡次颁布关于医药卫生的诏令和制定律令,据《宋史》、《宋会要辑稿》稿《宋刑统》等记载,仅北宋时期颁布的医药卫生迢令就有200多条,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无法比拟的。在这些医事诏令中以派遣医师防治疾病者最多。此外,还颁有关于征集、校正、编撰医学书籍;举办社会慈善机构和医院;改革与普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与医师社会地...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3467 0001-01-01 《医院药学》
    药物信息的概念出现于50年代末期。当时,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药品种不断增加。由于对药物的疗效、毒副反应等了解不够,加之医生滥用、合用、误用等因素,给临床上带来不少药疗事故,产生许多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据美国80年代中期统计:有3%~5%的病人因药物反应而住院,18%~30%的住院病人产生药物反应,...
  • 二、临床给药方案和设计

    3857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概述 80年代医药事来飞速发展,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国际上现有原料药品约4500余种,并且每年平均增加20~30种。 药物品种日益增加,临床滥用或不合理用药亦日益增多,医药开支日益增大,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在某些方面并没有随着药品品种的增加而有较大提高,由于滥用或不合理用药,临床不断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或引起药源性疾病。 据报导,美...
  •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448 0001-01-01 《中药法规》
    一、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
  •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5559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至五十年代末 创造条件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早在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为大会作了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题词体现了党对卫生工作、团结中西医的一贯主张。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又将“团结中西医”定为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
  • (拼音B)第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895 0001-01-01 《中医词典a~b》
    暴瘖 病名。又称猝瘖。《素问·气交变大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郁冒蒙昧,心痛暴瘖……”指突然失音或声音嘶哑的病证。实者多因感冒风寒,或寒包热邪;虚者多因肺伤津枯。《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
  • 第十二节 中医中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894 0001-01-01 《实验动物科学》
    一、中医药研究中开展动物实验的意义 中国医药学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千年悠久历史中,总结了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很大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研究最贵有创造性,有特点。在发展中、西医学的同时,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西医结合,对于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用现...
  • 医学大概的意义

    人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全,故人为万物之灵。物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偏,故物为人身之药。全者,五行调匀,不偏多,不偏少,圆而又圆之意。偏者五行圆运动中,有一方偏多偏少之意。类如中医之麻黄,偏于疏泄作用。芍药,偏于收敛作用。半夏,偏于下降作用。升麻,偏于上升作用。甘草,偏于补中作用。古中医治病方法,汗闭恶寒之病,是人身疏泄作用偏少,收敛作用偏多。用疏泻...
  • 二、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与易水学派

    256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张元素受当时运气学说影响,认为古今运气不同,在不同运气影响下所发病种也有不同,故古方不能治今病。同时,他把运气与脏腑疾病认识作了联系,并深入研究药物的阴阳、升降、浮沉、补泻的各种性能,发明药理,注重创新方剂,在治疗思想上强调“扶护元气(胃气)”的意义,从而对后世医家,尤其对其传人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及其子张壁的医学创新思想和“易水学派”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