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台、港、澳医学发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57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台湾医药史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 (一)中医教育 台湾中医界为争取举办高等中医教育,先后与日本殖民统治者、民国政府等进行了六十多年的抗争与申请,终于1958年得到批准。1958年在台中市正式开学。七十年代末,“台湾都市与乡镇居民之医疗保健行为研究”,发现都市家庭有60%曾看过中医,乡镇居民家庭有70%看过中医;中医的补方、补品、针灸、单秘验方及中...
  • 屋翳穴

    1573 0001-01-01 《针灸穴位》
    屋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乳痈、乳癖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 名称 屋翳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阳明胃经位置 位于胸...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55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 秦汉及以前的“伤寒”概念几乎是温热病的同义语。它在医学中所占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所包含的实际内容逐渐扩大,其理论系统也逐步趋向成熟。东汉时期,伤寒的辨证施治体系达到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学说较之《内经》《难经》有了长足进展。由于伤寒热病的猖厥流行,这使当时的医家必须重视时该病的研究。淳于意、华佗等均有关...
  • 产后腹痛

    1689 2023-11-28 《针灸学-下》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之后,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亦称:儿枕痛。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产时伤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血少气衰,运行无力,而致血虚腹痛。或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侵入,气血为寒邪凝滞,阻于胞脉而成寒凝腹痛;或产后恶露未尽,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郁阻脉络而成血瘀腹痛。 〔辨证论治〕 体针 (一)血虚腹痛 症状 小...
  • 感冒

    1320 2023-11-28 《针灸学-下》
    感冒 感冒 感冒以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头痛,恶寒发热为主症。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见。病程一般5~10天,轻证不治自愈,重证多需治疗。若同时在某些区域范围内发病众多,病情较重,则称为:时行感冒。 〔病因病机〕 感冒的病因是感受风邪所致。多发于气候突变,寒温失常之时。但风邪多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为患,冬季多感风寒,春季多感风热,夏季多...
  • 扭伤

    1075 2023-11-28 《针灸学-下》
    扭伤 扭伤 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损伤,如皮肤、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的损伤证候。临床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剧烈运动或持重不当,跌扑,牵拉以及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筋脉及关节损伤,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局部而成。 〔辨证论治〕 扭伤部因淤阻而肿胀疼痛,伤处肌肤出...
  • (拼音Z)第十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074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中恶霍乱 病名。感受污秽毒气而致霍乱。《圣济总录·霍乱门》:“中恶霍乱者,客邪内干,正气暴乱,使胃中食物不化,气道否结,不得宣通,令人心腹卒痛,吐利烦闷,甚则精神冒昧,靡所知识。”治用十香丸、丹砂丸、桃枝汤等。 中恶 ①病名。又称客忤、卒忤。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突然厥逆,不省人事。出《肘后备急方》卷一。《证治要诀·中恶》:“中恶之证,因冒犯不正...
  •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著,成书于652年。 本书简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孙氏认为“人命至重,贵在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故名。 书凡三十卷,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反映了唐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内容广泛,集医药之大成,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无所不涉,特别是对防病、养生、针灸、方剂等诸方面的论述和阐发尤为卓著,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