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44
秒,为您找到
17379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第一节 作者吴瑭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3249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第一节 作者吴瑭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第一节 作者吴瑭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一、吴瑭生平 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其生卒年代,一般有两说:一说1736年—1820年(《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即清乾隆、嘉庆之间;一说1758年—1836年,即乾隆、道光之间。根据吴氏著述及多篇序文推算,以后说为可靠。吴氏曾有“丁...
碧云散
1671
0001-01-01
《中药方剂》
《兰室秘藏》卷中:碧云散 处方 细辛 郁金 芒消各3克 蔓荆子 川芎各3.6克 石膏3.9克 青黛4.5克 薄荷叶6克 红豆1个 制法 上药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主头痛。 用法用量 口中含水,将药搐于鼻内。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碧云散 处方...
益气升清话“补中
782
0001-01-01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名医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生处战乱之世,民多饥馑、寒冷与精神刺激。由足疾病丛生,以治伤寒之法治之往往乏效。东垣在其历久之医疗实践中,体察此等诸因最易耗人元气,伤人脾胃。因而倡导“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论,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强调理脾胃,升中气,并自制补中益气汤方。 补中益气汤擅治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之证,为补中益气、...
《中医词典》r~s(全本)
5423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拼音R (拼音R)第一篇 热气疮 病名。出《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见该条。 热气 ①六气之一,夏令主气,也是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 ②病因病理学名词。指因气机不宜,阳气郁积而变化为可导致疾病的邪气。《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③阳...
理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1293
0001-01-0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寒霍乱泻伤津,亦有口干微渴者。姜术均不可用。寒霍乱亦有因,吐而胃逆生热,服理中丸后更吐者。须知寒霍乱用理中丸,乃正吐正泄时之方。吐泻已止,切莫服用。用则燥热伤阴,必又别出祸事,吐利大伤津液,干姜燥热慎用。 寒霍乱胸腹绞痛者危险。因为木气阻滞,全体空虚,易于气脱也。若胸腹绞痛有木气阻滞而土气又虚寒者,理中丸加加艾叶数分以温木气。人身胆木降则胸不痛。肝木左升,...
20.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1009
0001-01-01
《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两方,皆治足阳明有实热者也。至热入手阳明之府,致大便因热燥结,其燥结愈甚者,蕴蓄之热必愈深,此非开其燥结其热固不能消也。若斯则攻下之剂,若承气汤诸方在所必需矣。 《伤寒论》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来...
白马骨根
926
0001-01-01
《本草百科》
拼音注音 Bái Mǎ Gǔ Gēn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 或六月雪 的根 。夏、秋采收根部,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马骨"条。 性味 《草木便方》:"凉。"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利湿。治偏正头痛。牙痛,喉痛,目赤肿痛,湿热...
连朴饮
1380
0001-01-01
《中药方剂》
《霍乱论》卷下:连朴饮 处方 制厚朴6克 川连(姜汁炒)石菖蒲 制半夏各3克 香豉(炒)焦山栀各9克 芦根60克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现用于肠伤寒,急性胃肠炎属于湿热并重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备注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
月华丸
1463
0001-01-01
《中药方剂》
《医学心悟》卷三:月华丸 处方 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麦冬(去心,蒸)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各30克 茯苓(乳蒸)獭肝 广三七各15克 制法 用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滋阴保肺,消痰...
1..
«
71
72
73
74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