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8 秒,为您找到 287096 个相关结果.
  • 注辨

    914 0001-01-01 《医述》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起口用凡字,是开讲法,不是承接法。此与上文阴阳脉,文同而义则异也。阳脉指胃气言,所谓二十五阳者是也。五脏之阳和发见,故生。阴脉指真脏言,胃脘之阳,不至于手太阴,五脏之真阴发见,故死。要知上文沉、涩、弱、弦、迟是病脉,不是死脉,其见于阳病最多。若真脏脉至,如肝脉中外急,心脉坚而搏,肺脉大而浮,肾脉之如弹石,脾脉之如喙距,反...
  • 竹叶石膏汤方

    1078 0001-01-01 《医宗金鉴》
    竹叶二把石膏一筋半夏(洗)半升人参二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麦冬(去心)一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变方也。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人参、粳米,补形气也;佐竹叶、石膏,清胃...
  • 胸耳穴

    1206 0001-01-01 《针灸穴位》
    胸耳穴,耳穴名。位于对耳轮体前部的中2/5处,胸椎前侧耳腔缘,即对耳轮10区。主治胸胁疼痛、胸闷、胸痛、胸膜炎、胸膜粘连、肺炎、肺结核、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乳腺增生、乳腺炎、泌乳不足、抑郁症、心悸、带状疱疹等。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名称 胸耳穴隶属 耳穴位置 对耳轮体前部的中2/5处,胸椎前侧耳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