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0 秒,为您找到 83862 个相关结果.
  • 《万氏女科》

    书名。三卷。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卷一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二为胎前诸病;卷三为产后诸病。大抵“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全书内容比较简要,切合临床实用。本书原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亦有单行本行世。
  • 迷迭香

    907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迷迭香 拼音注音 Mí Dié Xiānɡ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 的全草 。5~6月采收。 生境分布 原产南欧各国;我国亦有栽培。 原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约1~2米,有纤弱、灰白色的分枝,全株具香气。叶对生,无柄;叶片线形,革质,长约3.4厘米,宽...
  • 第五节 产前诊断(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产前诊断中的实验室检查 1.细胞遗传学的产前诊断 (1)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羊水细胞主要来自胎儿的皮肤、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粘膜脱落细胞。将羊水中的细胞经过常规培养后制备显带染色体以进行核型分析或脆性X染色体分析,而作出诊断。 (2)孕早期绒毛细胞染色体检查:直接法制备绒毛染色体虽简易可行,但可能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其结果只作为初步筛查,应...
  • (拼音M)第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754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膜原 ①人体部位名。指胸腹与膈肌之间的部位。《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王冰注:“膜,谓鬲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 ②温病辨证中指邪在半表半里的位置。《温疫论》:“邪在膜原,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 膜外气 病证名。水气病之一。此处“膜”字,作腹膜解;膜外气,指腹膜外、肌肤间之气肿、胀满。...
  • 花蕊石

    1074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国药典》:花蕊石 拼音注音 Huā Ruǐ Shí 别名 花乳石、白云石 英文名 OPHICALCITUM 来源 本品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 。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性状 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
  • 卷二

    561 0001-01-01 《女科要旨》
      胎前   门人问曰:《金匮》妊娠一门,夫子之注甚详,恐难为浅学道也。此外,还有简易之法,贤愚可共晓否?   曰:夫道一而已矣,浅者自见其浅,深者自见其深也。《金匮》本于《灵》、《素》,后之高明者,得《金匮》之一知半解,敷衍成篇。如今之举业家,取五经四书题目,作臭腐时文,文无定体,惟不失立言之语气,而合时文之法度,斯得矣!兹且从俗而言时法。王海藏云:胎...
  • 3.50 岳甫嘉治男子不育案

    868 2023-11-28 《名医医案选读》
    3.50 岳甫嘉治男子不育案 3.50 岳甫嘉治男子不育案 一友自幼患羊痫之症,及其壮也,又患滑泄之症,而痫益频,无子。医者上驱其痰,则药必疏利,而精愈泄;下固其精,则药必补涩,而痫愈发;若疏利与补涩并用,则二药频仍,终不能愈,如何得子?诸医束手。一日召予往视,予诊其脉,上盛下虚。细简诸医之方,皆稳当而未能奏效。踌躇半响,因问痫状。曰:发时如羊鸣一二...
  • 八、儿科学

    261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小儿腹泻病 我国对小儿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四季分明,腹泻发病各季度,各月发病不尽相同,通过历年资料显示我国腹泻发病,每年有两个高峰:一为6、7、8月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是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九十年代以来,一般性细菌性腹泻显著下降,而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却有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