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1243 个相关结果.
  • 四阴煎

    …盛,加贝母6~9克,阿胶3~6克,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干燥喘嗽者,加熟地9~15克;如多汗不眠,神魂不宁,加枣仁6克;如多汗兼渴,加北五味14粒;如热盛者,加黄柏3~6克(盐水炒用),或玄参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经迟,枯涩不至者,加牛膝6克;如血热吐衄,加茜根6克;如多火便燥,或肺干咳咯者,加天门冬6克,或加童便;如火载血上者,去甘草加栀子3~6克。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二
  • 紫苏饮

    …400毫升,分为四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猪、鱼、肉、蒜、海藻、菘菜。 摘录 《外台秘要》卷九引《延年方》 《普济本事方》卷十:紫苏饮 别名 紫苏和气饮(《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 大腹皮 人参(去芦)川芎(洗)陈橘皮(去白)白芍药各15克 当归(洗,去芦,薄切)9克 紫苏茎叶30克 甘草3克(炙) 制法 上药各细锉。 功能主治 治妊娠胎气上…
  • 六神汤

    …《永类钤方》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六神汤 处方 人参1两,白术1两,黄耆1两,茯苓1两,枳实1两,甘草(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虚羸,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个(劈破),粳米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六神汤 处…
  • 茯苓渗湿汤《卫生宝鉴》

    …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主治 黄疸。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重要文献摘要 《卫生宝鉴》:“茯苓渗湿汤。治黄疸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茵陈六分,白茯苓五分,木猪苓、泽泻各三分,黄连、黄芩(生)、栀子、汉防己、白术、苍术、陈皮、青皮各二分。上十二味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
  • 清浊安中汤

    …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见有湿热内盛者 清利湿热,理气安中 清浊安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劳绍贤方。具有清利湿热,理气安中之功效。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见有湿热内盛者。 处方 白蔻仁12克,川厚朴12克,法半夏12克,滑石30克,生苡米30克,郁金香12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5克。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理气…
  • 救焚汤《洞天奥旨》

    …奥旨》卷十二 火伤疮,烫火伤 清营凉血,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救焚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洞天奥旨》卷十二。具有清营凉血,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火伤疮,烫火伤。 组成 当归五钱(15克),丹皮三钱(9克),生地五钱(15克),甘草二钱(6克),苦参二钱(6克),槐花三钱(9克),黄连一钱(3克)。用法用量 分二次温服。制法 水煎,去滓。功用 …
  • 龙石散

    …效。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洞天奥旨》卷十二:龙石散 处方 伏龙肝不拘多少,滑石少许。 制法 各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 湮尻疮,湿热之气湮烂成疮,生于新生之儿,或在颐下项边,或在两肢窝内,或在两腿丫中。 用法用量 掺在疮上,外用草纸革之。 摘录 《洞天奥旨》卷十二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龙石散 处方 龙…
  • 莽草汤

    …升,大黄1两。 功能主治 荡邪热,逐毒气。主小儿伤寒。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千金方衍义》引作“莽草浴汤”。 摘录 《千金》卷五 《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莽草汤 处方 莽草7叶,蜀椒9个。 功能主治 齿痛有孔,不可食饮,面肿。 用法用量 上以浆水2升,煮取1升。适寒温含满口,冷即吐之,1日2-3次。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
  • 建脾散

    …济方》卷十二 脾胃俱虚,久积冷气,心腹胀闷,里急刺痛,痰逆恶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肠鸣滑泄,肢体羸瘦,及大病之后诸虚不足 建脾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主治脾胃俱虚,久积冷气,心腹胀闷,里急刺痛,痰逆恶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肠鸣滑泄,肢体羸瘦,及大病之后诸虚不足。 《证治准绳·幼科》卷七:建脾散 处方 白茯苓(去皮)人参各30克 厚朴90克(用姜汁炙)苍术(米泔浸一宿)…
  • 昆布煎《鸡峰普济方》

    …两,吴茱萸、五味子、细辛各一两半,杏仁一两,生姜(切片,焙干)、橘皮(黄者)、紫苏子各五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主治 妇人胸中伏气。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中医病证小方辞典》:“昆布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二方。《鸡峰普济方》又名昆布煎。治膈气噎塞,食物不下。昆布(洗去咸,焙干)一两,舂杵头细糠一台。用老牛涎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