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2 秒,为您找到 3978 个相关结果.
  • 脾胃论

    《脾胃论》系医学理论著作。3卷。金·李杲撰。约成书于1249年。作者在著成《内外伤伤惑论》之后,犹恐世医对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不能明辨,又著《脾胃论》。因当时兵祸频仍,百姓为饮食劳役所伤,胃气亏乏,调治失宜,脾胃之为病甚多。李杲认为土为万物之母,人以胃气为本,假如胃气本弱,脾胃气伤,则元气不能充,产生诸病。书中卷上讨论了脾胃虚实传变、脾胃胜衰、肺之脾胃虚等,并述...
  • 小品方

    原名《经方小品》,医方著作。陈延之撰。约成书于南北朝宋孝建元年至永徽元年 (454—473)。书名之 “经方”源自 《汉书 ·艺文志》,“小品”之义则取自佛家典籍 “小品般若”(亦译作《小品经》)。原书久佚,历代无刊本,其逸文多存于中、日古典医著《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1983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文柱《小品方辑校》。1984年在日本前田育德会尊...
  • 金匮要略译注

    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中医内科杂病专著。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书共25篇,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专著,也是奠定我国临床医学基础的重要古 典医籍之一。书中论述疾病60余种,列药方262则(包括后人整理编校时所增补的附方在内),这些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
  • 伤寒兼证析义

    清·张倬撰。成书于1665年。全书3. 3万字。 书凡1卷。该书不以六经分篇, 而专以伤寒兼杂病立论。其将伤寒常见兼证 如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素患咳嗽、宿病咽干 闭塞、头风、心腹诸痛、亡血家、多汗家、积聚动气、疝证、淋浊、泻利、 胎产等, 分作17大类, 以问答形式, 而发明之。尤对各兼证之病因、病理、 证候、治法、鉴别等作了详尽阐释...
  • 察舌辨症新法

    诊法著作。清刘恒瑞撰。不分卷。恒瑞字丙生,镇江(今属江苏)人。清末医家。有数十年临证经验。曾于一九一○年与袁桂生等创办《医学扶轮报》。本书原系其授徒讲稿,曾于一九一一年登于此报。后刊载于绍兴医学报,并被曹炳章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书中载舌苔原理、看舌八法、黄苔类总论、白苔类总论、舌质无苔类总论、黄苔类分别诊断法、白苔类分别诊断法、舌质无苔类分别诊断法、苔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