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2 秒,为您找到 173792 个相关结果.
  • 少阳病篇

    795 0001-01-01 《皇汉医学》
    少阳病之注释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论》) 【注】 《金鉴》曰:「口苦者,热蒸胆气上溢也。咽干者,热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热熏眼发黑也。」此揭中风伤寒邪传少阳之总纲,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证之谓也。 柯氏曰:「太阳主表,头项强痛为提纲。阳明主里,胃家实为提纲。少阳位于半表半里,故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盖口、咽、目之三...
  • (其他)第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489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摄生要义》 养生专著名。南宋河滨丈人撰。一卷。该书将养生原则概括为“调息、摄性、缓形、节欲”八字。内容包括存想、调气、按摩、导引、行景、饮食、居住、房中、四时、禁忌等10篇。“导引篇”绘有八段锦坐功图,对普及、发展八段锦功法有一定作用。 《摄生消息论》 养生学著作。一卷。元·丘处机撰。本书既有道家观点,又有儒家论述。书中据《内经》养生意旨,结...
  • 泄泻

    942 0001-01-01 《杂病广要》
    泄泻本非大病,而前人所叙,颇属烦细。今采其要,以着于篇。治之之方,往往与滞下相出入,学人宜与波门参看焉。 名义 泄泻,人为一证耳。岂知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泄。(《奇效》) 粪出少而势缓者为泄,若漏泄之谓也。粪大出而势直不阻者为泻,倾泻之谓也。(《赤水》) 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为病则一,...
  • 四、《伤寒杂病论》

    471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东汉未年张仲景撰,汉末建安间,疫疠流行猖厥,死亡甚重,张仲景在论述自己编撰该书的背景、动机和依据时指出:“余宗族素多,向徐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此书撰成未久,即遭战乱而散佚,后经太...
  • 消散一法试癌肿

    消法,是用消肿散结、开通破积之药,以消除因于气滞、血瘀、痰凝、火郁、湿聚、水结之类而产生之肿块、痞积,使病灶消除、经络通达,气血调畅、脏腑安和,从而获得康复之法。 消法为八法之一,乃中医治病基本大法之一种。对于消法中专用于治疗阴核痰块,症瘕积聚等症者又常谓之消散法。近今肿瘤流行,鉴于肿瘤多具有形病灶,故使之及时消散,又为治疗肿瘤不可缺少之途径。余于临证间潜...
  • (拼音Y)第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578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幼幼新书》 儿科著作。四十卷。宋·刘昉撰。刊于1132年。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是一部儿科集大成之作。卷一-三为综述部分,包括求子、方书叙例、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卷四-五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卷六为先天疾病;卷七-十二论蒸忤,鬾、啼、惊、痫;卷十三-十七论风寒时气、咳、疟诸病;卷十八为斑疹麻痘;卷十九-二十二为热痰、汗、疸、寒逆、症积...
  • (拼音F)第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696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府 ①同腑。《素问·金匮真言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为阳。” ②指气血汇聚之处。《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王冰注:“府,聚也。言血之多少皆聚见于经脉之中也。”《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王冰注:“府,谓气之所聚处也”。 ③器官所在地。《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