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鬼当(大指甲后)

    574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定位:位于手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头。左右手各1穴。 主治病症:雀目,小儿胃肠病,角膜白翳水肿,咽喉肿痛。 备考:《针灸集成》:“手大指甲后,第一节横纹头白肉际,兼肝俞各灸1壮,治大人小儿雀目。”《中国针灸学》:“鬼当,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头。针2分,灸五壮。主治小儿肠胃病、结膜炎,角膜白翳,肾炎,水肿。”
  • (拼音Y)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894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虞痒 清代医家。字西斋,浙江归安人。生平欠详。尝着《类经纂要》一书行于世。 虞抟 明代医学家(1438-1517年)。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世医出身,抟幼习儒,文学功底好。后母病而习家学,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诸古典之学及历代重要医家著作,对朱丹溪倍加推崇。医术高明,治验甚多,遂名噪一时。抟亦善养生,尝曰,养生之道不外乎“...
  •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21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一、面神经麻痹 【概述】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受各种病因的损害而产生的一种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是面神经风湿性损害和耳内疾病。常在面部受寒或被冷风吹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不能蹙额、皱眉、闭眼、露齿、吹口哨和鼓颊等动作。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后溪穴 操作: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搭在双膝上,用28号1寸半毫针直刺进入,得气以胀麻并...
  • 一、标本

    759 2023-11-28 《针灸学-上》
    一、标本 一、标本 1.标本的意义:在中医学理论中的标本有很多含义。如发病的先后,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人体正邪相峙时,称正气为本,而病邪为标。在经络的分布中,标本的概念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并阐明这些上下部位具有相应性。“标”有上的含义,“本”有下的含义。头、面、胸、背位置较高在上,其部位为“标”;四肢末端位置较低在下,其部位为“本”。 2....
  • (拼音D)第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519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丹凤摇头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推拿指南》。详赤凤摇头条。 丹凤摇尾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用一手掐劳宫,一手掐心经,摇之。治惊风。 丹候 证名。丹毒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巢氏称:“风热毒气,客于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涂,故谓之丹也。”。卷三十一亦有丹候之论,均指小儿之丹毒,并强调:“小儿...
  • 上迎香穴

    1344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上迎香,经外奇穴名。出自《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鼻。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布有上颌神经,面动、静脉。主治鼻炎、鼻衄、鼻中息肉、鼻部生疮、迎风流泪、眼睑瞤动、头疼、头面疔疮等。斜刺0.3-0.5寸。 名称 上迎香穴别名 鼻通、鼻穿、穿鼻出处 《银海精微》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
  • 三、行针与得气

    1266 2023-11-28 《针灸学-中》
    三、行针与得气 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亦称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激发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又称针感,是指针刺入穴位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患者 感到针下出现相应的痠、麻、胀、重感,或抽搐,有的也出现温热、凉爽、烧灼、触电样感,在针刺的局部或从针下向远端放散。医者则有针下沉紧、沉涩、沉重感觉,如同磁...
  • 疖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单个毛囊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头、面、颈、腋下、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好发于青壮年和新陈代谢障碍患者(如糖尿病),也可见于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小儿。临床可见局部呈圆锥形隆起的硬块,有红、肿、热、痛的表现。2~3日内炎症继续发展,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硬块中心出现黄白色脓头,随后脓头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肿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而愈。祖国医学认为...
  • 小结

    1358 2023-11-28 《黄帝内经讲解》
    小结 小结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象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属关于人体结构和生命功能活动规律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是成熟较早的理论。早在《内经》就有完整的系统的论述。《内经》论述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和作用,...